孟寶蘭
谷胱甘肽輔助治療重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炎肝硬化的療效探討
孟寶蘭
目的研究分析谷胱甘肽輔助治療重型病毒性肝炎、肝炎肝硬化的臨床效果。方法80例重型病毒性肝炎及肝炎肝硬化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0例。對照組采取綜合治療, 觀察組在綜合治療的同時加用谷胱甘肽輔助治療。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治療后, 兩組患者凝血酶原時間(PT)、總膽紅素(TB)水平較治療前均有所降低, 且觀察組患者PT、TB指標下降程度較對照組更顯著,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72.5%(29/40)顯著大于對照組的47.5%(19/40),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過程中, 兩組患者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血小板等指標均處于正常水平, 均未出現嚴重性不良反應。結論谷胱甘肽用于重型病毒性肝炎及肝炎肝硬化的輔助治療, 對臨床療效的提高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谷胱甘肽;重型病毒性肝炎;肝炎肝硬化;療效
谷胱甘肽的主要成分包括甘氨酸、胱氨酸、谷氨酸[1]。谷胱甘肽是機體細胞組織的一種重要代謝調節(jié)物質, 其能夠參與細胞中氨基酸的運轉、糖類代謝以及調節(jié)DNV合成,在抑制細胞凋亡、維持細胞蛋白質的功能及結構、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氧自由基受損、拮抗外源性毒物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 還能夠加強肝臟功能, 對肝細胞膜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 提高肝臟酶的活性, 有助于肝臟解毒、合成功能。而肝硬化、重型肝炎患者體內谷胱甘肽的含量比較低, 通過提高谷胱甘肽的含量, 進而提高疾病的治療效果?,F選擇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療的80例重型病毒性肝炎及肝炎肝硬化患者, 進一步探析谷胱甘肽用于臨床輔助治療的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療的80例重型病毒性肝炎及肝炎肝硬化患者, 應用計算機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0例。觀察組中男32例, 女8例;年齡43~66歲, 平均年齡(51.27±4.34)歲;其中, 活動性肝硬化者10例, 慢性重型肝炎者18例, 亞急性重型肝炎者12例;肝炎類型:乙型肝炎者30例, 乙型合并甲型肝炎者4例, 乙型合并戊型肝炎者4例, 病原學陰性者2例。對照組中男34例, 女6例;年齡41~68歲, 平均年齡(52.16±5.08)歲;其中, 活動性肝硬化者12例, 慢性重型肝炎者17例, 亞急性重型肝炎者11例;肝炎類型:乙型肝炎者28例, 乙型合并甲型肝炎者4例, 乙型合并戊型肝炎者4例, 病原學陰性者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患者應用綜合治療。甘草酸二胺(正大天晴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 H10940190), 注射劑量為30 ml, 溶于250 ml葡萄糖注射液(濃度為10.0%)中進行靜脈滴注, 1次/d, 連續(xù)給藥1~2個月。促肝細胞生長素(廣東宏遠集團藥業(yè)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 H10970411), 注射劑量為100 mg, 溶于250 ml葡萄糖注射液(濃度為10.0%)中進行靜脈滴注, 1次/d, 連續(xù)給藥1~2個月。茵梔黃(常熟雷允上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 Z32020230), 注射劑量為20 ml, 溶于250 ml葡萄糖注射液(濃度為10.0%)中進行靜脈滴注, 1次/d,連續(xù)給藥1~2個月[2]。
1.2.2 觀察組患者在綜合治療的同時加用谷胱甘肽輔助治療。谷胱甘肽(上海復旦復華藥業(yè)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31265), 注射劑量為0.6~1.2 g, 溶于250 ml葡萄糖注射液(濃度為10.0%)中進行靜脈滴注, 1次/d, 連續(xù)給藥1~2個月。
1.3 療效評判標準[3]顯效:臨床癥狀顯著好轉, 肝臟、脾腫大明顯縮小, 血清內TB、丙氨酸轉氨酶(ALT)含量恢復正常水平。有效:臨床癥狀有所好轉, 肝臟、脾腫大相對穩(wěn)定, TB、ALT含量降低程度>50%。無效:上述標準均未達標,或進一步加重??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療效對比 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72.5% (29/40)顯著大于對照組的47.5%(19/40),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指標對比 治療后, 兩組患者PT、TB水平均較治療前有所降低, 且觀察組患者PT、TB指標下降程度更加顯著,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的療效情況分析[n(%), %]
表2 兩組患者的相關指標分析( x-±s)
2.3 不良反應 治療前、后, 兩組患者的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血小板以及腎功能等均未發(fā)生改變;靜脈注射局部未產生疼痛, 無其他不適感。
隨著臨床對病毒性肝炎病理機制的不斷認識, 氧自由基對病毒性肝炎的影響程度逐漸受到關注, 作為氧自由基的一種清除劑, 谷胱甘肽逐漸應用于不同類型病毒性肝炎的臨床治療中。谷胱甘肽的主要成分為甘氨酸、胱氨酸、谷氨酸等, 在機體各個臟器中廣泛分布[4]。肝臟內含有的谷胱甘肽具有生化代謝的重要作用, 能夠加強肝臟功能的恢復, 對肝細胞膜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 增強肝臟酶的活性, 有助肝臟的解毒、合成功能。谷胱甘肽結構中具有活性-SH, 能夠參與機體不同重要反應。內源性與外源性毒性物質分解有毒代謝產物, 致使干細胞膜脂質發(fā)生過氧化反應, 進而肝細胞壞死, 在這一反應過程中, 谷胱甘肽能夠還原谷胱甘肽的過氧化酶, 進而避免或降低氧自由基的釋放, 對肝細胞膜的完整性給予良好的保護作用。在病理狀態(tài)時, 谷胱甘肽的含量明顯降低。相關研究人員對于肝臟炎癥及脂質過氧化的患者進行相關檢測, 血清內谷胱甘肽及半胱氨酸的含量顯著小于正常健康者, 由此說明谷胱甘肽或半胱氨酸含量不足時, 會加重肝臟的損害。還有研究者試驗發(fā)現, 通過谷胱甘肽治療肝炎肝硬化、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觀察組患者在綜合治療的同時加用谷胱甘肽輔助治療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論證了谷胱甘肽對肝炎肝硬化、病毒性肝炎的治療效果較好。人體肝臟發(fā)生病變后, 谷胱甘肽的含量會有所減少,促使肝細胞迅速變性、壞死。谷胱甘肽則能夠清除機體中的超氧離子、其他自由基, 避免肝細胞繼續(xù)受到損害。各種不同類型的病毒性肝炎及肝炎肝硬化患者機體中谷胱甘肽的水平與正常人相比明顯偏低, 特別是在慢性重型肝炎發(fā)病時, 谷胱甘肽的含量會更低。國內外已經有研究發(fā)現[5], 谷胱甘肽用于重型病毒性肝炎、肝炎肝硬化、爆發(fā)性肝衰竭等疾病的治療,獲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本次研究結果也得到了進一步的證實, 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72.5%顯著大于對照組47.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的PT、TB水平均較治療前有所降低, 且觀察組患者PT、TB指標下降程度較對照組更加顯著(P<0.05)。并且治療過程中, 兩組患者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血小板等指標均處于正常水平, 均未出現腎功能損害等嚴重性不良反應, 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總之, 谷胱甘肽用于重型病毒性肝炎及肝炎肝硬化的輔助治療, 能夠有效恢復肝功能, 對臨床療效的提高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1] 何念海, 顧長海, 馬巧玉, 等.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病毒性肝炎的臨床觀察.臨床內科雜志, 2011, 13(6):27-28.
[2] 李文洪, 張軍, 唐曉琦, 等.谷胱甘肽輔助治療重型乙型肝炎的療效觀察.中國臨床新醫(yī)學, 2011, 2(10):1080-1081.
[3] 龔幸華, 王靜.谷胱甘肽輔助治療慢性重癥肝炎的療效觀察.中國現代醫(yī)學雜志, 2011, 9(7):32-33.
[4] 蔣蘭英, 葉堅虹, 婁國強, 等.谷胱甘肽輔助治療病毒性肝炎的療效.中國新藥與臨床, 2011, 17(4):230-231.
[5] 周霞秋, 郭清, 嚴振宜, 等.病毒性肝炎紅細胞內谷胱甘肽的檢測及意義.上海第二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1, 16(5):375-37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4.142
2014-12-29]
161633 黑龍江省克山縣北聯鎮(zhèn)中心衛(wèi)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