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梅
運動健身是門科學,講究的是循序漸進和持之以恒的態(tài)度。美國心臟協(xié)會建議青少年兒童每天都至少進行60分鐘以上中高強度的體能活動,這樣有助于孩子擁有強健體魄,并有預(yù)防疾病的效果。
英國聯(lián)邦疾病防治中心則進一步解釋,在孩子每天至少60分鐘的運動中,應(yīng)該包括三方面的活動:首先是有氧運動,該運動應(yīng)該在60分鐘的運動中為主要部分,比如屬于中強度運動的快走和高強度運動的跑步;其次是肌肉加強訓練,這主要包括體操類和俯臥撐;最后則是骨頭加強訓練,例如跳繩和跑步。家長們最少也要讓孩子每周有三天進行上述的訓練。
國際科研界一直試圖尋找體能和大腦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近年來有研究顯示運動可能會讓孩子更聰明,因為運動可以讓孩子的大腦做出更快的反應(yīng),體能優(yōu)秀的孩子一般來說經(jīng)常會比同齡的孩子擁有更好的語言能力和智商。
如今的孩子比起過去同齡的孩子在體質(zhì)上要明顯差許多,特別是當下許多孩子沉迷于網(wǎng)路和打游戲,常常足不出戶,在家里的電腦前一坐就是一天,家長們不妨利用平時孩子在家的時間,讓孩子養(yǎng)成愛運動的習慣吧。
運動不僅可以讓孩子加強體能,還有很多其他的積極作用。荷蘭一家兒童健康非營利網(wǎng)站指出,運動可以幫助孩子成長,也是一種學習和掌握技能的過程;孩子們要學會和隊友、教練合作,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挑戰(zhàn);通過比賽,孩子會逐漸意識到勤學苦練的重要性,以及學會去競爭。
不過針對不同年齡的孩子,運動健身的要求和適合的項目也都不一樣。2~5歲的學齡前兒童需要掌握的是基本的運動技能,因年齡太小還不適合群體性的運動,建議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以通過跑步、翻滾、投擲、抓接物品、游泳來訓練;等孩子到了6~9歲時,隨著注意力能集中和調(diào)節(jié)身體的能力提高,家長們可以考慮讓孩子打棒球、跑步、踢足球、練體操、游泳、打網(wǎng)球以及學習武術(shù)等;到孩子10~12歲時,就可以要求進行更復雜的運動了,比如踢美式足球,打籃球、排球、曲棍球等。不過家長們要注意在同意孩子參加體育項目之前,要考慮到孩子的年齡、成熟度和體格,運動時是否會經(jīng)常發(fā)生碰撞等因素,從而避免受傷,同時也要考慮到教練的風格,比如教練是否過于嚴苛,總是對孩子吼叫等。
家長們在培養(yǎng)孩子運動興趣時,也不要忘記讓孩子自己去選擇和嘗試。只要是教練對學員有正確的安全指導,家庭醫(yī)生也認為沒有問題,以及孩子的體能和其他學員相當,家長們就不妨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即使最后發(fā)現(xiàn)該運動對孩子不合適,孩子也會從體驗中學習和成長。
家長們讓孩子參加體育活動時,要考慮到孩子性格的獨特性。有的孩子可能非常適合團體性的運動,有的孩子更喜歡一對一的運動,像足球和棒球是以團體為主的運動,而網(wǎng)球、擊劍、跆拳道、跳舞和游泳則屬于后者。
家長們還要做好心理準備,孩子可能要嘗試多次才會找到適合他們的運動;還可能遇到的情況是,孩子長期參與一項活動后卻想退出,這時家長們是否要支持孩子退出要因情況而定。如果孩子參加的是團體性運動,該團隊依賴孩子的角色,家長們有必要向孩子解釋堅持的重要性;但是如果孩子是因為過度訓練常常感到不開心,退出可能是最好的解決方法,但還是要找到其他方法來確保孩子運動和堅持體能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