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欲飛
感覺是認識世界的開端,在各種感覺中,視、聽覺又占有重要的位置。相關研究表明,寶寶80%-90%以上的外部信息,都是通過視、聽覺進入大腦的??梢哉f,視聽覺是寶寶認識世界的主要感官。然而,長期以來,家長越來越熱衷經由電視、電腦傳播的視覺為主的早教,對于播放音頻這種主要經由聽覺的早教形式,卻沒有予以充分的關注,甚是可惜。
我個人在女兒早教的過程中,比較多地用到了音頻這種形式,實踐下來感覺良好,不僅讓女兒避免了對電視、碟片等電子產品上癮的風險,還對女兒的智力開發(fā)多了一個她樂于接受的渠道。
關注音頻:依依帶來的震撼
女兒剛出生不久,好友小丁帶著女兒依依來看我們。初次相見,剛滿三歲的依依就讓我震撼了:小小的她,竟然隨身帶了一本白紙黑字的童話書,坐在沙發(fā)上津津有味地讀起來,雖然語速比較慢,其流暢程度卻不輸給一個剛讀小學的孩子!一個小屁孩兒竟然可以認識這么多字,真是把我嚇了一大跳,忙好奇地問好友是怎么教的,結果好友一臉茫然地看著我說:“我也不知道啊,但我想可能跟她出生后一直聽磁帶有關系。”
深聊后得知,依依出生后不久,小丁就給她買了一本配著磁帶的故事書,有空就放給依依聽,沒想到小家伙非常喜歡,聽到就滿臉愉悅的樣子,于是小丁就天天給她重復播放,結果,播放到小家伙兩歲左右的時候,奇跡出現了——有一天,依依突然拿起那本書,一個字一個字地念起來!好友覺得可能依依只是在“背書”——經常聽那盤磁帶的依依,只是把內容背下來而已,未必真的認識上面的字。
然而,從此依依卻對那本小書發(fā)生了興趣,心血來潮了就拿過來看,有時候還會一個人打開錄音機,坐在床上捧著書聽,而且經常能非常專注地聽一個多小時,聽完還喜歡反復讀那本書。再后來,小家伙開始對周圍的生字感興趣了,動不動就問媽媽這個念什么,那個念什么,以至于到了三歲左右,就能拿著小人書自己讀了!再后來,依依入園入學后,一直都是個“小學霸”,不知道與開蒙較早有沒有關系,當然,這是后話。
受益音頻:“背景音”的神奇效果
受好友小丁的啟發(fā),女兒才幾個月,我就學著給她播放一些音頻當家里的背景音,最初只是給她播放一些經典中英文兒歌、簡單的故事等,沒想到女兒對這些內容很喜歡,有時候哭著哭著,聽到就不哭了。到了一歲多的時候,她似乎已經習慣了這個安排,在客廳里玩的時候,如果哪天沒有音頻出現,就會好奇地朝我放音頻的電腦張望。無疑,伴隨她長大的音頻已經成為她生活秩序感的一部分。這個發(fā)現讓我感到驚喜,因為我不打算給她看當前比較流行的多媒體早教素材,怕傷眼睛,也怕她養(yǎng)成被動思維的習慣,但音頻不會帶來這些風險。
意識到這一點后,我更加用心地給女兒播放音頻素材,但從來不在意她是否聽懂,或者吸收了多少。
播放到第二年,兩歲左右的小家伙開始喜歡學著唱歌,無師自通唱的第一首歌竟然是經常聽的英文字母歌!大約三歲多的時候,有一次二姨和表姐瑤瑤來看她,小家伙和瑤瑤姐姐在大廳里玩過家家,邊上照舊放著英文音頻,二姨聽著聽著,忽然問:“桐桐,你到底聽沒聽到電腦里播放的什么呀?”沒想到小家伙頭也不回地玩著手里的積木說:“剛才念的是cookie,曲奇的意思!”看來,小家伙一邊在那里玩,一邊小耳朵也在聽呢。
玩轉音頻:讓音頻為紙質閱讀開路
發(fā)現音頻對于紙質閱讀的影響,是從一部叫《長襪子皮皮》的長篇小說開始的。當時一個朋友發(fā)來了這個音頻,沒想到三歲的女兒一聽就喜歡上了,記不清聽了多少遍之后,有一次去社區(qū)圖書館,發(fā)現了紙質的同名著作,幾乎沒有什么插圖的大部頭,密密麻麻的小黑字,估計連小學生看了都有點發(fā)怵,女兒竟然歡喜異常。借回家后,小家伙白天在大廳里聽,晚上就纏著我陪讀,讀了一遍還不過癮,要求讀第二遍,但讀第二遍的時候,小家伙經常心血來潮給我“念”,這時我才發(fā)現,多日來頻繁聽講這部故事的她,很多段落都記得滾瓜爛熟,不僅如此,整個篇章結構也已經熟記于心,隨便說出哪個章節(jié)的標題,她都能順著說出來下面該講什么了……
受這件事的啟發(fā),有一次小雪阿姨送給女兒一套“瑪蒂娜的故事”系列繪本,加上配套的貼紙,整套有70多本,誰知女兒并不感興趣。如果不看,豈不是辜負了小雪阿姨的一片心意?再說,這套來自國外的經典十分值得一讀!急中生智,我忽然想起小家伙經由音頻愛上《長襪子皮皮》,連忙找到小雪阿姨發(fā)過來的瑪蒂娜故事音頻,果然,小家伙很快就愛上了這套音頻,并由音頻開始愛上那套寶貝讀物。
現在,“音頻過渡法”已經成為我引導女兒閱讀經典的好辦法,給她推薦經典讀物時,如果她不喜歡,我就從網上搜索相關的音頻,先放音頻給她聽,一般來說,她聽了音頻之后,就會跟我討要相關的紙質讀物,我再把書拿給她。《希利爾講世界史》《愛麗斯漫游仙境》等經典童書,她就是這樣閱讀起來的。
溫馨提示:
再好的音頻,也不能代替媽媽的聲音哦,音頻的播放不能代替親子共讀。音頻的播放,要注意音量和播放時間的長短,音量不要太大,也不要全天候地對寶寶狂轟濫炸,以免損傷寶寶的聽力。
(作者系教育學博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早期閱讀推廣人。)
編輯 朱璐 zhulu8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