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杰
摘 要:隨著科技的發(fā)展,IT產業(yè)發(fā)展迅速,尤其是近二十年來得到了充分的應用,幾乎深入到生活的每個細節(jié)中去,隨著信息化技術的普及和優(yōu)化,信息化程度也在不斷的加深和完善。如何保障現代競爭技術中的優(yōu)勢就需要IT技術作為支撐,很多相關部門對于IT的項目需求越來越大,公司意愿則更多的是降低公司成本提高公司工作效率,從而保障在市場上的競爭力,由此可見,在現代企業(yè)中IT項目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在IT項目帶來收益和優(yōu)化的過程中同時有風險和成本的問題,著名咨詢公司Standish Group在1994-2006年間進行了一個樣本數超過50000個的調查項目,根據Standish Group規(guī)定的標準,截止2006年,在受調查的IT項目中,成功的項目比例仍僅為35%,中途夭折的項目為19%;介于兩者之間即完成了、但受到質疑的項目為46%,這些數據表明了IT項目應用過程中的風險性,通常失敗的項目都存在工期延遲、質量問題以及費用超支等現象,這就說明IT技術還有待發(fā)展和成熟,因此,在企業(yè)的應用過程中要有效的對IT項目中的各種風險因素進行識別并進行科學的管理和控制,才能更有效的提高項目的成功率,保障企業(yè)的成本節(jié)約。
關鍵詞:熵增原理;IT項目風險識別
1 理論背景
1.1 IT項目及項目管理
項目是為提供某項獨特產品、服務或成果所做的臨時性工作。而IT項目,是在一定時間期限內,依托一定的資源,為達成一定的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目標而進行的一系列活動。由于項目本身所獨有的特點:臨時性、獨特產品、服務或成果、逐步完善,加之IT行業(yè)本身的復雜性。造成了IT項目難于管理,成功率低的現狀。眾所周知,項目管理的三重約束:時間、成本、質量。其中時間、成本、質量分別是三角形的三條邊;三角形的面積代表項目的范圍;外面的圓代表客戶的滿意度。所有項目的失敗必然是失敗在這三個要素中至少其中的一個約束,即要么是項目進度控制不夠,要么是項目成本超標,要么是項目質量失控。其中任何一個約束的變化都會引起其他方面的變化。如在時間、質量不變的情況下,壓縮成本,則會造成范圍的縮減、客戶滿意度的降低。平衡三個約束之間的矛盾是項目經理的職責。
1.2 基于熵增原理的風險識別與分析理論
現有的風險識別和分析方法中,情景分析法和FMEA法的應用最為廣泛,但這兩種方法對項目經驗的依賴都比較大,對一個全新的項目而言,無論是使用情景分析法還是FMEA法,評估結果都可能與實際有較大的偏差。
事實上,對于一個IT項目而言,既定的人員、既定的資源、既定的目標,種種這些都組成了一個封閉的系統,因此,根據熵增原理,在無外力作用的前提下,一個IT項目總會向著無序的平衡態(tài)發(fā)展,會朝著最混亂的方向演變,而系統內部任何一個行動,都很有可能加速這種演變。從而,在進行風險識別和分析時,不但要對項目的各項要素進行熵推演,即向可能性最壞的方向進行推演,并評估其可能性,同時,對項目中每一個活動,也要相應地進行熵推演和可能性評估,從而可以較全面地識別、分析和規(guī)避項目風險。
2 項目實例
例如在2009年國內一家從事電信方面的公司(以下稱為D公司)打算參與一個IT項目,通過PFR (需求建議書)的發(fā)布后經過對多家公司的評估和談判選定C公司作為IP電話設備的提供商,H公司則作為C公司的代理上負責整個項目的系統集成工作,項目經理為李先生。
項目的施工周期確定為三個月,在C公司負責的主要設備之后H公司負責全面的項目管理和系統集成,主機的附屬設備和支持設備都由H公司為基本負責,并且項目的整個管理和運作也由H公司負責,C公司和H公司之間的關系是一次性付賬。這就意味著C公司不承擔任何風險,H公司在享有很大利潤的同時也面臨著非常大的風險問題。
通過3個月完成了整套系統的安裝,但是投入運行之后持續(xù)出現了一些問題,這種情況下D公司要求H公司解決并對此負責,但是不僅是安裝的問題,C公司的設備也存在相應的問題,于是H公司要求C公司予以配合。但是由于開發(fā)周期的限制,C公司不能及時進行更新和完善,這就造成了項目的延期,為后續(xù)工作的開展和應用造成了困難,為完成此項目,H公司只好不斷將C公司的最新升級系統(軟件升級)提供給D公司,甚至派人常駐在D公司(外地)。
通過3個月的過程實現了D公司的最初驗收工作,并且在H公司實現了RFP的要求,最后D公司支付了10%的驗收款。但是事情出現了問題,在2011年底,C公司由于內部原因造成了中國業(yè)務的暫時中斷,這種情況下就造成了產品的支持力的大大下降,最終導致項目的收尾工作至今無法完成。
3 總結
借助上述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基于熵增原理的風險識別與分析,其本質是一種全面針對所有項目要素和活動進行評估的悲觀思維法,相較于經典的風險識別和分析方法,它具有識別全面、經驗需求少等優(yōu)點,但也存在使用繁瑣,分析復雜的缺陷。在實際應用中,對于缺少項目經驗的新項目,可以借助它來有效降低項目的風險損失,提升項目成功率。
參考文獻:
[1]高盤良.關于“熵增原理”表述的爭鳴[J].大學化學,2011,26(5):74-76.
[2]小塞繆爾·J·曼特爾,杰克·R·梅瑞狄斯,斯科特·M·謝弗等.項目管理實踐(第2版)[M].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7年5月:141-152.
[3]袁荃,龍子泉.IT項目風險評估及風險優(yōu)化研究[J].理論與實踐·理論月刊,2010,1:103-106.
[4]張浩斌.對我國IT行業(yè)項目風險管理的研究[J].經濟論壇,2010,47(3):153-155.
[5]韓春生[J].集成項目管理中的風險管理[J].中國計算機用戶,200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