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在紀念二戰(zhàn)勝利70周年的時候,楊玉梅仍在了解她從未見過面的外公張琦。二戰(zhàn)時他在緬甸的一場最激烈的戰(zhàn)斗中英勇犧牲。
1942年4月,在緬甸發(fā)生的仁安羌戰(zhàn)斗解救了大約被日軍圍困的7000名英軍士兵。在這場惡仗中,張琦是中國遠征軍中犧牲的軍銜最高的軍官。
緬甸的盟軍部隊在開始向北撤退之前,英軍被日軍斷了后路。孫立人將軍帶領中國遠征軍新38師一個團救援。一共有202名中國軍人在拯救威廉·史利姆將軍的英緬第一師的戰(zhàn)斗中犧牲。張琦作為營長,在戰(zhàn)斗中突破日軍防線、救出被圍英軍起到關鍵作用。
楊玉梅住在中國中部省份湖南的祁陽縣,她從來沒見過外公。當外公隨中國遠征軍參戰(zhàn)時,她的母親張錦蘭還是嬰兒。
“我媽媽一想起外公就哭。她常常覺得悲傷,不能和外公再見上一面?!睏钣衩坊貞浾f。
仁安羌,在當地語言中意為“石油的河流”,是緬甸重要的石油產地,對盟軍和日軍都具有重要戰(zhàn)略意義。日本第33師團從南面發(fā)動攻擊,將史利姆將軍的兩個師分割開,將英緬第一師和數百名平民包圍在平墻河南岸。
美國隨軍記者杰克·貝爾登當時就在包圍圈中,在1942年5月的《生活雜志》上發(fā)表了《英國人如何在緬甸逃脫日軍的包圍》一文,記錄了這場戰(zhàn)斗。
“一名英軍士兵從灌木叢里跳上汽車,說道:‘看在上帝的份上,讓我離開這里吧長官,到處都是日本人。他還沒說完,從北面?zhèn)鱽硪淮畽C槍的射擊聲,接著一聲沉悶的爆炸聲,像是迫擊炮彈爆炸的聲音?!必悹柕菍懙?。
在這危急時刻,緬甸盟軍指揮官、英國的哈羅德·亞歷山大將軍向當時在中國的美軍史迪威中將求援。中國遠征軍新38師113團在團長劉放吾帶領下,于4月17日進抵仁安羌。由于時間倉促,中方沒有裝甲車輛,史利姆將軍明令在仁安羌的英軍第七裝甲旅配合支援。
113團在4月18日凌晨向平墻河的日軍防線發(fā)動攻擊。中國軍隊冒著敵方的炮火向南推進,日軍控制的地區(qū)在縮小,但仍然包圍著英軍。
吉拉德·費茲派垂克是這場戰(zhàn)斗的幸存者,現在95歲,退休時是英軍上尉。他回憶當時的情景說,中國軍隊分成三路,每一路都有一個指揮官舉著一面小旗,指示前進方向。他們毫不猶豫地向仁安羌推進。
費茲派垂克回憶道,戰(zhàn)斗中他和其他英軍士兵制作繃帶,幫助中國士兵包扎傷口。2013年,他出版了《中國人在緬甸拯救英國人》一書。
當戰(zhàn)斗進入第二天,中國遠征軍加強了攻勢,張琦也在這一天犧牲。楊玉梅說,孫立人曾委托屬下向她母親講述了外公犧牲的過程。4月19日,張琦帶領113團3營向日軍陣地進攻,在戰(zhàn)斗中身中數槍。盡管身受重傷,他仍然堅持指揮,最后失血過多犧牲。
由于113團的冒死猛攻,英軍在4月20日突出日軍重圍。一起突圍的還有包括記者和傳教士在內的500名平民。
“當我認出中國軍隊的徽章時,一股壓倒一切的喜悅之情從自己心中涌出。我站起來高呼‘中國萬萬歲?!苯芸恕へ悹柕窃谖恼吕飳懙?。
仁安羌戰(zhàn)斗擊斃日軍700余人,中國遠征軍有202人犧牲,318人受傷。孫立人命令下屬護送張琦的遺體回國,但由于沿路天氣炎熱,日軍襲擾,不得已將遺體沉入了伊洛瓦底江。
這場戰(zhàn)斗沒有阻止日軍拿下仁安羌,卻拯救了7000名英軍,并最終迎來了1943年盟軍在緬甸的大反攻。
為了表彰孫立人在此戰(zhàn)中的功績,英王喬治四世授予他大英帝國司令勛章。113團團長劉放吾也受到英國的表彰。
張琦被史迪威代表美國羅斯??偨y(tǒng)追授銀星勛章,由孫立人代領。孫立人一直為張琦的家人保存這枚勛章,到1989年終于送到了張錦蘭手中。他還給張琦家人送去了親筆為張琦寫的挽聯(lián)和墓志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