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華勇
在高考物理中實際問題,越來越生活化,但實際上對學生卻存在著新的困難,問題在于傳統(tǒng)的物理教學使學生已經(jīng)習慣于簡化了的物理對象及物理模型,習慣于抽象的邏輯推理及數(shù)學運算,而遇到實際問題就束手無策,針對這種現(xiàn)象,就需要在教學方法和指導學生學習方法上加強物理圖像情境的教學,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應用能力。
一、高中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困難分析
實際生活問題的解決過程實際上包含這樣的流程,從實際問題中提取信息,排除次要因素(拋除非物理信息),確立理想化的研究對象和物理場景,應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尋找物理對象在變化過程中滿足的定量和定性的規(guī)律,直至解決問題。
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傳統(tǒng)物理教學及有關問題的訓練,往往直接給出簡化后的物理對象或物理圖景,因而在問題的處理上,學生缺乏對物理對象和物理場景做理想化處理的方法和能力。
二、重視圖像圖景教學的策略
不同的信息對大腦中不同的部位產(chǎn)生刺激作用,如文字信息傳向左半腦,引起抽象思維,形成概念,完成數(shù)字計算和演繹,而具體的形象圖形和圖像信息將傳向右半腦,引起形象思維,形成空間概念。只有在教學過程中文字信息和圖形信息交替?zhèn)鬟f到大腦的左半部和右半部,使大腦皮層的興奮中心和抑制部分在左、右半腦交替出現(xiàn)并相互補充,思維品質(zhì)就能得到極大的提高,并保持持久的興奮。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就是要在教學上通過圖像圖景的教學,建立由“實際情景——理論模型——新實際情境”的有機聯(lián)系。加強抽象的物理規(guī)律與形象的實際情境的緊密聯(lián)系,提高學習的效率,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
1. 充分展示知識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幫助學生建立準確的物理模型。傳統(tǒng)的物理教材安排的教學內(nèi)容都是已經(jīng)選擇、壓縮、改造而具典型化和簡約化,更具高度的抽象性。若是照本宣科,學生很難理解所學內(nèi)容,而若能充分利用圖形圖片、電視錄像、多媒體課件等手段再現(xiàn)知識發(fā)生發(fā)展的變化過程,用圖文并茂的方式向?qū)W生提供信息,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并將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和物理思想寓于情境的建立和分析過程中,促進學生開展分析問題的思維活動,自然地“悟”出其中的道理和規(guī)律,從而潛移默化,使學生掌握分析物理過程、建立正確物理情境和模型的方法,建立準確的物理模型。
2. 重視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程序訓練和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學生遇到問題時的困難,還表現(xiàn)為思緒的混亂,缺乏思維的程序化。因此在教學中,更要重視思維程序的建立和訓練,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程序大體可分六步,即審題→文字信息(排除干擾因素)→抽象出物理對象和物理情境→尋找問題所滿足的定量和定性的規(guī)律→建立模型→求解。
第一步,從實際問題中提取與問題有關的文字信息,并用相應的圖形或符號表示,使復雜的變化過程代碼化。
第二步,確定物理對象,建立物理情境,運用示意圖幫助理解題意,尋找變化規(guī)律,建立各物理量的聯(lián)系。邊審題、邊畫圖,并一一把條件和問題用字母符號注在圖上,使問題能在腦中形成完整的表象,不至于因忘記條件或問題而中斷解題過程的思維去重新審題,同時,示意圖能使解答問題所必須的條件同時呈現(xiàn)在視野內(nèi),圖像成為思維的載體,視圖凝思實際上是視覺思維參與了解解題的過程。
第三步,建立模型關系,立式求解。
當然,高中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困難是多方面的,但只要重視圖像圖景的教學和畫圖習慣的培養(yǎng),加強應用性知識的教學,建立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不斷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的物理思維品質(zhì),物理教學就會越來越生動,就一定會使更多的學生愛學物理,喜歡學物理,以至更會學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