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貴成
說到寂寞,自古以來人們總是習慣將它與孤寂、寂寥等充滿悲涼、帶有病態(tài)的詞匯聯(lián)系在一起。從唐代劉方平的“寂寞空庭春欲晚”、宋代陸游的“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到當下流行歌曲所唱的“誰來陪伴我這顆寂寞的心”……總之一句話,寂寞一直是一個不受歡迎的朋友。
長期在生意場中打拼的人們,習慣了殘酷的競爭和冒險的刺激,當商海的驚濤駭浪化為一潭平靜的湖水時,他們感到一切都索然無味了;行游于官場的人們,習慣了旁人的欣羨與恭維,當一切隨著職位的消失而消失時,他們會感到分外地落寞。
于是,他們總是千方百計,將身邊的寂寞拒之門外。其實他們不懂,寂寞對于害怕寂寞的人們來說,就像一股擋不住的風,即便是大門緊閉、鐵門緊鎖,它也會無孔不入、無所不在的。
君不見,這股風吹進他們的寓所,他們會覺得四壁冷清,環(huán)境凄寒;這股風吹上他們的飯桌,他們頓覺茶飯不香,食之無味;這股風吹進他們的心房,他們更會感到六神無主,萬念俱灰……在這樣的時候,寂寞不僅不是他們的朋友,簡直就是一個敵人。
如果換一個角度,改變一種觀念,其實就會發(fā)現(xiàn)在今天這個快節(jié)奏、高效率的社會里,寂寞是一種難得的享受。寂寞會使人放慢節(jié)奏后來打量自己、梳理自己,打量自己時會讓人重新認識自己和人生,梳理自己時會讓人發(fā)現(xiàn)生命里總有些許的遺憾,從而去尋找彌補那些遺憾的最佳時機。
我國當代著名詩人傅天琳一生獲獎無數(shù),在她年近6旬之際,終于贏來了沒有人打擾、完全屬于自己的“寂寞時光”,在這珍貴的“寂寞時光”里,她找到了一個新的自己:“一大早我就敞開胸懷/從里到外推開六十道門∕放出六十只雀鳥飛向山林∕全身掛滿消毒水,塑料袋∕我要清掃整整六十年的垃圾∕在這不尋常的一天,我進入花甲∕生活的殘屑遍地都是∕名利的毒素進入了血管/我早就應該為過剩的營養(yǎng)脫脂/把過期的奶粉、油、糖/和過期的榮譽統(tǒng)統(tǒng)倒掉/當然還有雜念/讓瓶子都空著/在墻上多鑿幾個窗子/讓屋子和心靈一樣通透起來……”詩人的這首詩讓我們恍然大悟,懂得珍惜寂寞的人其實是最尊重生命的人,也只有一個尊重生命的人,才會在花甲之年重新為自己設計如此瀟灑、如此坦蕩的人生宣言。
當寂寞走近的時候,學會心平靜氣地去接納它吧,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也可以和它交個朋友,甚至成為好朋友;當寂寞彌漫在生命的四周,請張開雙臂去擁抱它吧,它會為你洞開另一扇心窗,讓你擁有更寬廣的世界;當寂寞告別你的時候,也請向它揮手說聲再見,請真誠地告訴它,我們是朋友,是永久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