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強
美國人的家教觀簡單地說就是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一般來說,孩子完成高中學(xué)業(yè),不管他們是進大學(xué)深造,還是走上工作崗位,就是他們離開家庭獨立生活的時候了。絕大多數(shù)青年就離開家走上了自我奮斗的道路。
有這樣一個場景:從紐約到費城的途中,一位年輕的姑娘。她拿著行李下了車,旅客陸續(xù)走完了。她18歲,剛念完中學(xué),爸爸媽媽生活困難,她四個弟弟妹妹還在念書。她到了該獨立生活的時候,所以離開家外出找工作,以減輕家庭負擔(dān)。有人懷著同情想給她以幫助。但是她婉言謝絕了。她拿起笨重的行李,慢慢地向前走去。
不輕易說“不”
美國7歲的女孩潔西卡駕機身亡的慘事引起全球廣泛爭議。但潔西卡的媽媽在無比悲傷之余仍然說:“孩子想飛就讓她飛吧!”這是對自己教育理念的堅持。西方的教育精神就是這樣。他們注重鼓勵、支持,陪伴孩子渡過漫長的學(xué)習(xí)、訓(xùn)練過程,而不太看重最終的成果。
西方人一般不會在孩子想做什么時急于說“不”。比如孩子想拆一件玩具甚至于電視機,父母也不會發(fā)怒。因為完全可以買些舊貨來滿足孩子的要求。甚至當(dāng)孩子看人家開飛車,自己也想試試時,父母明明不贊成,也會請專業(yè)賽車手來教。讓孩子慢慢明白飛車不光是開得快,還有體能、耐力的艱苦訓(xùn)練。既滿足孩子的愿望,又讓孩子在實踐中懂得哪些該做、可做或相反。簡單說“不”只能破壞親子關(guān)系,壓抑孩子的能動性,迫使他們轉(zhuǎn)入“地下活動”--到那時悔之晚矣!由此可見,首先是尊重和鼓勵孩子的愿望,然后才考慮怎樣去尊重和鼓勵。這里最重要的是真正了解孩子的能力。因為每個孩子身心發(fā)展程度不同,把握這點有些困難,但一定要盡力去了解。有時孩子只是一種興致,想得很美。有時孩子只是一種興致,想得很美,其實能力達不到,這更需要父母的幫助。這種場合仍然要維持孩子的興致,容許他們試試并犯錯誤。當(dāng)然,像小潔西卡那樣可能以生命為代價的情況,就不能完全讓他們決定。
不嚇唬欺騙孩子
中國家庭的習(xí)慣:在制止小孩做某些事情時連騙帶嚇。比如“不聽話,魔鬼就來了”、“不聽話,爸爸媽媽不要你了?!泵绹私逃优覀冎袊擞袀€重大的差別:絕對不嚇唬小孩,不能用謊話來騙小孩。他們認為小孩的壓力承受能力很低,大人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往往會使他們睡不好,吃不下。在國內(nèi)有個口香糖的故事,為了不讓女兒吃口香糖,母親就說口香糖吃下肚會死人。哪知女兒記住了,有一天吃下口香糖之后情緒突然低沉,母親弄得進退兩難,實在沒法排解女兒的煩惱。后來只得說吃一片問題還不致于十分嚴(yán)重,但仍然不能消除孩子的緊張情緒。看來,在這點上美國人是對的,對孩子,善意的恐嚇和欺騙也不行。
尊重,是美國兒童教育中的重要方式。比如,美國人講究對孩子說話的口氣和方法,不但大人要認真傾聽孩子的話,而且有時還要蹲下來同孩子對話,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并可避免他有“低一等”的感覺。
孩子吃飯時不能硬逼;孩子做錯了事不得橫加訓(xùn)斥;要孩子換衣服也不可用命令的口吻,否則,都會給孩子的心理上留下自卑的陰影。家長帶孩子外出做客,主人若拿出食物給孩子,美國人則最忌諱提早代替孩子回答“不吃”、“不要”之類的話,也不會在孩子表示出想吃的時候?qū)⒆雍浅狻K麄冋J為,孩子想要什么或是想看什么,本身并沒有錯,因為孩子有這個需要,任何人都沒有理由來指責(zé),只能根據(jù)情況適時適當(dāng)?shù)刈龀鼋忉尯驼f明,以做引導(dǎo)。
美國人反對父母在人前教子,更不允許當(dāng)著人面斥責(zé)孩子“不爭氣”、“笨蛋”、“沒出息”,因為這會深深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父母這樣做是一種犯罪。美國父母這樣尊重孩子,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年齡小,需要愛護、關(guān)心和培養(yǎng),還在于他們從出生起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立的意愿和個性。無論父母還是老師都沒有特權(quán)去支配或限制他們的行為。特別是孩子,在以后的成長中的大多數(shù)情況下師長不能代替他們對客觀進行選擇,所以要讓孩子感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
偉大教育家洛克說過:“父母越不宣揚子女的過錯,則子女對自己的名譽就越看重,因而會更小心地維護別人對自己的好評。若父母當(dāng)眾宣布他們過失,使他們無地自容,他們越覺得自己的名譽已受到打擊,維護自已名譽的心思也就越淡薄?!庇腥苏J為美國父母對孩子的尊重是否太過份了,但事實證明,受到父母良好尊重的孩子同父母大多非常合作,他們待人友善,懂禮貌,同大人談話沒有一點局促感,自我獨立意識強。兒童心理學(xué)家認為,這些都是孩子們受到應(yīng)有尊重的良好反應(yīng)。
結(jié)合中國的國情,現(xiàn)今的中國教育,是否應(yīng)該重視對孩子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簡單地說就是讓孩子、學(xué)生對生命的孕育、發(fā)展有所認識,對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有所感悟,從而形成正確的生命觀,珍惜自己和他人,享受生命的美麗,彰顯生命的價值。只要從小給予孩子足夠多的自由,把孩子當(dāng)成一個獨立的人來尊重.不把孩子當(dāng)成是家長的另一個自我,進而實行干涉,控制,那你的孩子將會很幸福.至少怎么愛自己,怎么愛他人,怎么保護自己,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會慢慢弄懂的,不需要大人來教.
很多師長總喜歡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孩子,慢慢的孩子完全沒有自我了。孩子只有學(xué)會了愛自己,才能逐步把這種行為遷移到他人身上,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xí)慣。
(1)讓孩子學(xué)會保護身體的各部分器官。如不把異物放入耳鼻內(nèi),不在陽光下看書等。
(2)讓孩子知道做事情時應(yīng)注意不要傷害自己,有一定的安全意識。如按電鈕時一定要把手擦干;坐自行車時不把腳靠近車輪等。
(3)受到傷害時不驚慌,知道及時向家長報告,并會處理一些簡單的問題。如擦破皮知道擦藥水。
(4)日常生活中,家長及師長應(yīng)鼓勵孩子動手自己解決一些問題,而不是凡事包辦代替,以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自己穿衣、刷牙、洗臉、吃飯等,簡單的料理生活。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孩子才有能力照顧自己。
(5)師長首先要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己,讓孩子懂得人人都有所長,人人都有所短;不要因為自己不如別人而產(chǎn)生自卑感,或因此自暴自棄。
(6)師長要珍惜、愛護孩子的自尊心,做孩子的朋友,常和孩子談心,讓孩子以家庭成員的身份參與簡單的家政,傾聽其合理的意見和要求。
師長應(yīng)幫助孩子建立自尊、自愛意識,使其因自愛而自立、自強,這將使孩子受用一生。 學(xué)會愛自己,才會愛別人,建立他們自強,自信, 讓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增強自信,他會愛自己。愛自己容易,愛別人可就有點難了,特別是獨生子,這就需要師長的長期熏陶,身邊的關(guān)愛別人的故事最有影響力,師長對這樣的人的高度贊揚,相信會成為孩子努力的方向,逐漸成為他們的價值追求。真正做到愛己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