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金燦
2014年是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120周年。這場戰(zhàn)爭給中國帶來的屈辱,一直持續(xù)到徐永昌在日本的降書上簽字受降那一刻,才宣告終結。2015年是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徐永昌的簽字受降,其歷史意義亦不言而喻。
那么,徐永昌是誰?
他接過日本的投降書
徐永昌,出生在山西崞縣,成長于大同,從軍隊的雜役做起,最終成為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在抗戰(zhàn)中,他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令部部長,從事的是幕后工作,其功勞不易為世人獲知。在世人看來,他最顯著的功業(yè),是1945年9月2日在日本東京灣舉行的日本投降儀式上,代表中國政府簽字受降。那一年,徐永昌58歲。
簽字結束后,有記者請徐永昌對國內的人說幾句話。他說:“今天是要大家反省的一天,假如他的良心告訴他有過錯誤,他就應該勇敢地承認過錯并懺悔?!痹谂e國歡騰之際,這番話有點不合時宜。5年后,徐永昌解釋自己為何會說這番話:“說到日本侵華,自前清同治末年起,已經七十余年,在這長久的時期中,我們的國家未能做到自固囹圄的必要措施,這是我們應該懺悔的?!?/p>
蔣介石閻錫山都欣賞他
1936年10月21日,杭州西泠印社,徐永昌與蔣介石曬著太陽,暢談時局。蔣介石問,自己接下來準備到西北走一趟,“我先去山西還是陜西?”徐永昌建議蔣先去陜西,“一則以安抗日戰(zhàn)線后方,一則以撫慰東北軍,俾與中央一德一心,尤為急要?!?/p>
對于這個建議,蔣介石采納了。但兩人都想不到,接下來是震動中國的“西安事變”爆發(fā)。盡管如此,事變解決之后,蔣介石仍對徐永昌信任不減。
欣賞徐永昌的,還有閻錫山。
在軍閥混戰(zhàn)時期,徐永昌三次拒絕攻打家鄉(xiāng)山西。對此,山西“掌門人”閻錫山聞風而敬,托人捎話給他,“與有人格的人做朋友是光榮的”。
這句話擊中了徐永昌,閻的拉攏很順利。徐永昌率領部隊歸附閻錫山。抗戰(zhàn)時,徐永昌已進入中央,而閻錫山則與日本人眉來眼去,關于閻錫山疑似降日的情報不斷傳到蔣介石手中。蔣介石震怒,問徐永昌意見。而徐永昌盡管不滿閻錫山利己之心太重,仍不斷向蔣介石強調以閻錫山的人格,他不會做出這種事來,勸蔣不要輕動。此外他更是飛到閻錫山處一探究竟,以消除閻、蔣間的疑慮,避免了蔣、閻在抗戰(zhàn)期間內訌。
中原大戰(zhàn)后,張學良統(tǒng)管北方。閻錫山通電下野,到大連躲避,但不久后突然潛回山西。這引起了蔣介石和張學良的疑懼,他們于是繼續(xù)逼閻離晉。這時候,山西內部也一片混亂。山西的事務需要一個各方都信賴的人來主持,南京中央政府和閻錫山都同時想到了徐永昌。
1931年下半年,南京中央政府未征得徐永昌同意,突然公布了他出任山西省主席的消息。
蔣閻之間的緩沖帶
1931~1936年間,徐永昌出任山西省主席。這段日子里,徐永昌也開始了各種奔忙。他嘗試說服蔣介石和張學良讓閻錫山出山。1931年10月,國民黨中央解除了對閻的通緝令,并在次年2月委任他為太原綏靖主任。
主政山西期間,徐永昌著力振興山西的實業(yè)與教育。這些都是他自強計劃的一部分。他認為,山西是華北的堡壘,要對抗日本的侵略,必須強大山西。
徐永昌厲行禁毒,這個主張得到蔣介石的嘉許。但閻錫山復出后,卻只愿意在山西禁種大煙,不禁止銷售、吸食,反而由政府銷售戒煙藥丸。閻、徐裂痕開始產生。
后來,兩人的合作越來越艱難。這時候,一直都很欣賞徐永昌的蔣介石,在南方不斷向他招手。徐永昌于1936年卸去山西省主席職務,次年進入中央,任軍事委員會辦公廳主任,此后一直是蔣介石身邊的高級幕僚。
“九一八事變”至“盧溝橋事變”期間,中央和北方各軍系之間大體上保持了穩(wěn)定,中國得以短暫喘息,為抗戰(zhàn)儲備了力量。這個短暫的穩(wěn)定里,有徐永昌很大的功勞,尤其是他出任山西省主席,使得蔣介石和閻錫山之間有一個緩沖帶,避免兩人再起內戰(zhàn)。
力主守長沙
抗戰(zhàn)爆發(fā)后,徐永昌被蔣介石委任為軍令部部長,與軍政部長何應欽、軍訓部長白崇禧、政治部長陳誠一起,被稱為軍委會四大巨頭,四人經常在一起討論作戰(zhàn)計劃。
針對列強的侵略,中國無能戰(zhàn)之軍的現實,徐永昌長期主張采取忍辱圖強,不與強敵硬碰硬,堅持持久戰(zhàn),這種思路持續(xù)到了抗日戰(zhàn)爭中??箲?zhàn)伊始,徐永昌就清醒地向蔣介石進言,至少要拼出八年的時間來戰(zhàn)斗,而中國人教育差,須以十年為期。
在戰(zhàn)術上,徐永昌主張節(jié)節(jié)抵抗。武漢會戰(zhàn)后,白崇禧、劉斐、陳誠等人主張放棄長沙。徐永昌對此堅決反對。但主張放棄者多,徐永昌孤掌難鳴。這時,第九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薛岳堅決主張守長沙,并放言“戰(zhàn)勝,是國家及蔣委員長之福;戰(zhàn)敗,則我必自殺以謝天下蒼生”。薛岳的這個主張,和徐永昌的節(jié)節(jié)抵抗精神一致。由于薛岳的堅持,作戰(zhàn)計劃改變,長沙會戰(zhàn)拉開帷幕并且在第三次會戰(zhàn)取得大捷。
1959年,徐永昌在臺灣去世,蔣介石送的挽聯(lián)是“愴懷良輔”,閻錫山的挽聯(lián)寫有“事人忠而律己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