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太蓮
1 試驗目的
通過正規(guī)田間試驗,探索出馬鈴薯施用配方肥的增產效果,為馬鈴薯專用肥的研制及推廣提供科學依據(jù)。
2 試驗時間及地點
試驗的地點在白鶴灘鎮(zhèn)庫著村庫著四組茍金明家責任田內,海拔750米,田間進行翻犁打碎土塊,于2015年10月25日播種,2016年2月14日收獲。
3 供試作物及肥料
3.1 供試作物:馬鈴薯(中甸紅)
3.2 供試肥料:馬鈴薯專用肥(N:P2O5:K2O為11:6:8)尿素(含N:46.4%)硫酸鉀(含K2O:50%),普鈣(P2O5:16%)農家肥。
4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在田間管理一致的前提下,設四個處理三次重復,小區(qū)面積5.1m×3.9m,合19.89 m2東西向種植,采用打塘點播、單行起壟,處理間不留走道,重復間留0.5m走道,試驗四周未設保護行,株距24cm,行距70cm,每畝密度4100塘。
試驗處理值為:
處理A,畝施馬鈴薯專用肥60公斤,農家肥1500公斤。
處理B,畝施馬鈴薯專用肥80公斤,農家肥1500公斤。
處理C,畝施馬鈴薯專用肥100公斤,農家肥1500公斤。
對照CK,畝施尿素20公斤,普鈣50公斤,農家肥1500公斤。
選擇標準一致的整薯在播種前將其擺放在室內,在常溫下使其自然出芽,待種薯出芽后,選芽冒出綠化變粗的種薯進行播種。
播種時在處理小區(qū)內,將馬鈴薯所用肥撒施在開好的溝內,然后進行擺種,為保證出苗整齊一致,擺苗是芽眼朝上,種肥隔離,再蓋土,播種后第二天進行灌水,保證馬鈴薯出苗時的需要,生長期間分別畝用1000公斤,清糞水結合灌水追肥2次后上廂。整個生長期間灌水多次,保證馬鈴薯生長對水分的需要,播種后定時到田間進行觀察記載,了解馬鈴薯的生長發(fā)育情況,生長期間用杜邦克露防法馬鈴薯晚疫病4次。
5 從以上的結果看出,處理A、B、C三個施肥標準,平均畝產分別為2943.3公斤、2900公斤,2523.3公斤。比對照CK常規(guī)施肥畝產2510公斤,分別畝增433.3公斤、390公斤、13.3公斤,增幅分別為17.3%、15.5%、0.5%。說明馬鈴薯專用肥每畝施60公斤最為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