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艷
1 留桿:培養(yǎng)白蠟桿一般在10年左右的條墩上進行。這時白蠟條墩根系已基本發(fā)育完全。但在水肥條件較好的農耕地,前期加強管理,偏施水肥,促進根系發(fā)育,也可以提前留桿。每墩留桿數(shù)根據(jù)條墩年齡、土壤肥力及經營而定,以確保白蠟桿速生豐產、兼顧條桿雙豐收為準。壯齡條墩、土壤肥沃可多留一些;反之,可少留一些,但一般不超過4根,就成桿年齡講:留l、2根白蠟桿者,3年即可成材,而留4根桿者,則需5-6年,才能成材。
2 管理:白臘桿的管理,除結合大田作物進行水肥管理外,主要是抹芽和摘心,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松土施肥。①抹芽:白臘條萌芽力極強,生長過程只保留上部2-3輪側枝,對下部側芽及時抹去;②摘心:當白臘長到3m以上時應及時摘心,促進桿子粗生長;③施肥:白臘喜肥,增施肥料能加速白臘生長。
3 采收:一般基徑達到4.5cm即可采收,采收季節(jié),一般是秋季落葉之前,采伐時,要留5cm的伐樁,并及時用石硫合劑或石灰涂抹伐口,以防病菌侵入。對3年生能成桿的條墩,要在每個條墩上留有一、二、三年生的桿子,年采伐量為30-35﹪,對4-5年生才能成桿的條墩,要以公頃為經營單位,年采伐量為20-25%,這樣即可保證穩(wěn)定的產量,也可獲得條子的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