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波
水稻是黑龍江省主要糧食作物,更是以綠色米都之稱的建三江的主產作物,產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經濟的發(fā)展與農民的收入,本試驗選擇本地區(qū)有代表性的品種龍粳21和空育131,目的是揭示寒地水稻高產超高產群體動態(tài)特征、養(yǎng)分積累以及產量形成規(guī)律,建立高產群體診斷指標體系,探討高產超高產前提下實現(xiàn)高效的可能途徑及其機理。
1 試驗材料及方法
1.1 試驗材料:11葉品種空育131、12葉品種龍粳21
1.2 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設在建三江管理局二道河農場,屬于第三積溫帶下限,氣候類型為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試驗地為多年老稻田地,秋翻春整地,土壤類型為草甸白漿土,pH值5.9,土壤有機質含量3.6%,速N:202.00mg/kg,速P:10.784 mg/kg,速K:141.00 mg/kg。
1.3 試驗方法:在各品種大區(qū)內按不同生產技術體系設置7個處理,重復3次。試驗共有7體系×2品種×3重復=42個小區(qū)。
1.4 試驗各處理養(yǎng)分管理
試驗各處理養(yǎng)分管理,高產高效處理施肥原則為氮肥總量控制、分期調控、動態(tài)管理,磷鉀肥采用恒量監(jiān)測技術,微肥因缺補缺。
各個處理施肥詳細說明:
處理1(N0):不施用氮肥,磷肥一次做基肥施入,鉀肥分基肥和7.5葉齡兩次施入,前后比例5:5;
處理2(CON):常規(guī)施肥,常規(guī)灌溉,不用化控劑,不用微肥,磷、鉀肥一次做基肥施入;
處理3(HY):磷肥一次做基肥施入,鉀肥分基肥和7.5葉齡兩次施入;
處理4(HYE1):氮肥總量控制、分期調控;磷鉀恒量監(jiān)控;磷肥一次做基肥施入;鉀肥分基肥和7.5葉齡兩次施入,前后比例5:5;微肥因缺補缺,做基肥一次施入;拔節(jié)前施用化控劑;
處理5(HYE2):氮磷鉀肥總量每公頃較處理3下調25、10、15公斤;當頂4 葉的葉色小于頂3葉,施總量的30%,頂3和頂4葉的葉色相等,施總量的20%,如果頂4葉的葉色大于頂3葉,施10%;
處理6(HYE3):施穗肥;
處理7(HOM):基肥施用腐熟堆肥,在幼穗分化期和齊穗期,根據水稻長勢確定氮肥用量,穗分化期當頂4 葉的葉色小于頂3葉,施總量的20%,頂3葉和頂4葉的葉色相等,施總量的15%,如果頂4葉的葉色大于頂3葉,施10%。齊穗期根據水稻長勢確定是否施用粒肥。
1.5 田間管理
育苗、移栽按常規(guī)旱育稀植三化一管進行,地力均勻,本田按葉齡指標計劃管理,適期收獲。4月13日播種,4月22日出苗,5月10日施基肥,5月16日插秧,插秧前用除草劑封閉,選用的藥劑為吡嘧磺隆、阿羅津和稻思達,第二次封閉藥采用芐嘧磺隆和阿羅津,6月7日左右噴速克斃、敵殺死合劑防負泥蟲和潛葉蠅兩遍,生育中期噴施加收米、拿敵穩(wěn)、磷酸二氫鉀和米醋三遍。
2 結果分析
2.1 生物量調查從生物量調查來看,植株地上部各個部位的干物質分配量處理間均達到顯著水平,相比較來看,在抽穗期和成熟期空育131和龍粳21都表現(xiàn)出處理6和處理7整個地上部分的干物重和總生物量較大,而處理1較小。
2.2 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調查
從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調查來看,產量構成因素間均達到了顯著水平,處理間比較來看,空育131和龍粳21都是處理6和處理7雖然結實率和千粒重不是很大,但是單位面積穗數和每穗穗粒數較多,所以理論產量和實際產量都較大,處理1和處理2雖然結實率和千粒重較大,但是單位面積穗數和每穗穗粒數較少,所以理論產量和實際產量都較小。
3 結論與討論
3.1 結論
本試驗通過對空育131和龍粳21在養(yǎng)分上的不同管理及不同的施肥原則。結果表明:空育131和龍粳21的趨勢一致,處理6和處理7分蘗數在整個調查期間都較多,整個地上部分干物重和總生物量較大,在產量構成因素中結實率和千粒重不是很大,但是單位面積穗數和每穗穗粒數較多,所以理論產量和實際產量都較大,而處理1分蘗數最少,地上部分的干物重和總生物量較小,雖然結實率和千粒重較大,但是單位面積穗數和每穗穗粒數較少,所以理論產量和實際產量都較低。
3.2 討論
單一方面性狀突出并沒有代表性,只有綜合性狀好才能獲得高產。本次試驗中空育131和龍粳21的處理6和處理7綜合性狀好,產量高,也就是超高產管理即:磷肥一次做基肥施入,鉀肥分基肥和7.5葉齡兩次施入和高產穩(wěn)產高效管理即基肥施用有機肥在產量方面較為理想,但是品質如何需要進一步研究。
(作者單位:156330黑龍江省建三江管理局二道河農場第四管理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