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情
【摘 要】 幼兒園的健康教育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內容,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最看似簡單和普通不過的洗手活動,就是重要的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之一。它是幼兒園一日生活中最重要的生活活動,幾乎涉及一日生活中的各類活動之間的各個過渡環(huán)節(jié)。養(yǎng)成良好的洗手習慣,將為幼兒提供保障身體健康的第一道防線。本文從幼兒園洗手活動存在的問題入手,就解決這些問題,提出了可行性的指導策略。
【關鍵詞】 幼兒園;洗手活動;問題;策略
幼兒園的健康教育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內容,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最看似簡單和普通不過的洗手活動,就是重要的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之一。它是幼兒園一日生活中最重要的生活活動,幾乎涉及一日生活中的各類活動之間的各個過渡環(huán)節(jié):從幼兒入院到離院,一天當中的餐前餐后、活動前后、如廁前后……每個幼兒在幼兒園的洗手次數(shù)至少十次。這些“洗手”是否使用肥皂、方法是否正確等,將直接影響幼兒的身體健康。所以,養(yǎng)成良好的洗手習慣,將為幼兒提供保障身體健康的第一道防線。
一、幼兒園洗手活動的問題診斷
健康教育的本質就是生活教育。在幼兒園,我們隨便問一個孩子“你會洗手嗎?”得到的答案往往是肯定的。但是,如果我們真正地去關注這個孩子的洗手情況,結果卻往往不盡人意。
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第一,按照幼兒年齡因素分析
小班幼兒洗手經(jīng)驗不足、方法欠缺且自律性差,洗手時弄濕衣袖和地面、玩水、不用肥皂洗手、洗手時間短,出現(xiàn)了“不會洗手”、“不去洗手”的問題。
中大班幼兒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個人清潔衛(wèi)生的能力,但有的洗手時馬虎、打鬧、肥皂或洗手液用量過多,出現(xiàn)了“為完成任務而洗手”的問題。也有的,樂于在洗手的時候玩水、玩泡泡,在享受這種游戲的樂趣時,“洗手”這一重要問題卻被幼兒遺忘了。
第二,按照教師的指導因素分析
在組織小班幼兒洗手時,教師往往會以集體指導和個別指導相結合的形式,且將“洗手”作為過渡環(huán)節(jié)中關注最多的活動來組織。但是,對于個體落實情況的關注,卻明顯地處于“忽視”或者“忙不過來”的狀態(tài)。
對于有一定自我管理能力的中大班幼兒,教師在過渡環(huán)節(jié)的關注點往往會放在“秩序與安全”、“下一個活動準備”等方面,洗手等生活活動以幼兒“自律”為主。教師忽視了對幼兒正確洗手情況的了解和個體關注。
二、幼兒園洗手活動的指導策略
主題詞:熏陶
健康教育是以促進幼兒健康為直接目的的,其教育過程應當使幼兒感到愉悅、可接受,它比任何的教育對幼兒的影響力更為深遠。所以,開展健康教育切忌說教,指導幼兒“洗手”切忌“紙上談兵”和“點到為止”,必須在一日生活的全過程,采用適當策略開展教育指導。這種指導策略是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的結合,以隱性教育為主,即為:“熏陶”。
(一)生活常規(guī)的熏陶
教師要重視生活常規(guī)的培養(yǎng),使“什么時候要洗手”成為幼兒的常規(guī)活動。下面,以上午半日活動為例,列舉各個過渡環(huán)節(jié)中應注意的洗手常規(guī)。
1.晨間戶外活動到共同性活動之間的過渡環(huán)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幼兒在外活動后回到活動室,無論什么年齡段的幼兒,教師都應組織集體洗手。對于個別要如廁的幼兒,教師還應提示“先洗手再如廁,如廁后還要洗手”。
2.共同性活動到活動區(qū)活動之間的過渡環(huán)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以喝水、如廁等生活活動為主,教師主要要關注如廁的幼兒是否爭取洗手。如果共同性活動進行了美術、數(shù)學等動手操作的活動,教師也必須組織集體洗手。
3.活動區(qū)活動到戶外活動之間的過渡環(huán)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幼兒自主選擇活動區(qū)(如:閱讀、建構、美工等),一些活動區(qū)的活動后必須要洗手。教師要進行提示和個別關注。
4.戶外活動到午餐之間的過渡環(huán)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是為午餐做準備,是一個必須組織集體洗手的環(huán)節(jié)。
5.午餐后到散步、午睡時間的過渡環(huán)節(jié)。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里,要組織幼兒漱口、睡前如廁,并且每位幼兒吃完午餐的時間不同。所以,組織洗手時,以小組形式和個體關注為主,但必須關注到每一個幼兒。
(二)環(huán)境教育的熏陶
環(huán)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對幼兒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健康教育方面,環(huán)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第一,是人們可直接控制的環(huán)境因素,也就是物質環(huán)境。這種環(huán)境應當使適宜的。具體地說,在“洗手教育”方面,我們可以做到:
1.洗手臺高度、寬度適宜,水龍頭的水量適宜,避免水量過大的放射狀水柱,確保幼兒洗手時水不易濺濕衣服。
2.投放數(shù)量適宜的肥皂或洗手液,放置的位置要確保幼兒的自行取放。
3.墻面有正確的洗手步驟示意圖。該示意圖應醒目、鮮明地提示幼兒正確的洗手方法。如:六部洗手法。
4.地面、臺面保持盡量干爽。這樣一方面是安全上的考慮,避免幼兒滑倒摔傷;另一方面是一種環(huán)境上的暗示,減少幼兒玩水的現(xiàn)象。
第二,是互動中積極構建的心理生活環(huán)境,也就是心理環(huán)境。這種環(huán)境應當是健康的。具體地說,在“洗手教育”方面,我們應當做到:
1.適時地組織幼兒洗手和提示洗手,使幼兒感受到“洗手”在一日生活中的重要。
2.運用兒歌、童謠或游戲的形式,教會幼兒正確的洗手方法,使“洗手”從任務式的活動變成趣味性的活動。
3.給幼兒充分的洗手時間,營造寬松的心理氛圍。特別是在活動與活動之間的過渡環(huán)節(jié),不要因為急于進入下一個活動催促幼兒加快洗手速度。
4.引導幼兒和教師共同制定相關規(guī)則,鼓勵幼兒認真遵守、互相提醒。在這樣的互動中,幼兒獲得了信任、關愛等成功體驗,自我控制能力也得到提升。
5.開展積極有效的家園互動,使幼兒不僅在幼兒園獲得健康教育,還在家中得到家長的幫助和關注。
洗手,說易行難。引導幼兒逐步地形成生活上的自我管理,養(yǎng)成正確的洗手習慣,是保障幼兒身體健康的第一道防線。我們在實踐中,還應關注其中存在的細節(jié)的、個性的問題,制定更為切合的指導策略,幫助幼兒正確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