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開云
春節(jié)期間,家家戶戶都備了不少年貨。家長對孩子吃零食的限制也寬松了很多。寶寶的小肚子里裝了不少干果和糖果。但寶寶們的腸胃都很弱,當寶寶因積食而胡鬧不安時,很多家長慌神了。
積食的表現(xiàn)是什么,有什么應對方法,讓我們一一進行了解。
“積食”導致免疫力下降
小兒積食,中醫(yī)也稱“積滯”,是指小兒飲食沒有節(jié)制,而引起的一種脾胃病。
積食會引起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厭食、腹脹、腹痛、口臭、手足發(fā)燒、皮色發(fā)黃、精神萎靡等癥狀。如果寶寶有以下這些癥狀,媽媽們盡快想辦法幫助寶寶消食吧。
癥狀表現(xiàn)為:1.寶寶在睡眠中不停翻動身體,有時還會咬牙。2.寶寶最近大開的胃口又縮小了,食欲明顯不振。3.寶寶常說自己肚子脹、肚子疼。4.可以發(fā)現(xiàn)寶寶鼻梁兩側(cè)發(fā)青,舌苔白且厚,還能聞到呼出的口氣中有酸腐味。
讓孩子少吃一點很關鍵
要治療積食,首先就要讓孩子少吃一點。積食的原因就是孩子吃的東西遠遠超過了他們的消化能力。所以,家長要把孩子的飯量減下來,更不要填鴨式地喂孩子。如果以前吃一個饅頭,現(xiàn)在孩子只吃半個,那就不要再期待孩子把剩下的半個饅頭吃完。
另外,如果孩子有積食現(xiàn)象,家長可以給孩子吃點山楂、蘿卜、白菜。正如俗語所說的,魚生火肉生痰,蘿卜白菜保平安。
家長可以試試推拿
推拿也是治療積食的重要手法。揉板門、掐揉四橫紋、摩腹、捏脊是治療小兒積食的重要手法。具體推拿手法為:
揉板門:手掌大魚際平面即是板門。用指端揉100~300次。
掐揉四橫紋:手掌面,第二至第五指節(jié)第一指間關節(jié)橫紋處,以拇指甲依次掐之。
摩腹:以掌或四指端順時針摩。
捏脊:大椎至長強成一直線,用捏法自下而上。
此外,如有嘔吐、食欲減退、腹瀉等癥狀,還可以分別添加清胃經(jīng)、補脾經(jīng)、加清大腸經(jīng)等動作。
具體操作手法為:
清胃經(jīng):手掌大魚際外側(cè)赤白肉際,用拇指或食指自掌根推向拇指根。
補脾經(jīng):拇指伸直,由指端經(jīng)螺紋面向指根方向往返直推,稱清補脾經(jīng)。
加清大腸:食指橈側(cè)緣(靠近大拇指的一側(cè))自食指尖到虎口成一直線即是大腸穴。從虎口向食指尖方向直推。
給寶寶消積時,手法不能太輕也不能太重,要摸到寶寶的肉,但是不能傷著寶寶的骨頭。通俗來講,跟給寶寶洗澡的力度差不多。
積食的兩個食療方
對于已經(jīng)出現(xiàn)積食的孩子,家長還可采用這兩種食療方法。
糖炒山楂:取紅糖適量,入鍋用小火炒化(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適量,再炒5~6分鐘,聞到酸甜味即可。每頓飯后讓孩子吃一點。
白蘿卜粥:白蘿卜1個,大米50克,糖適量。把白蘿卜、大米分別洗凈。蘿卜切片,先煮30分鐘,再加米同煮(不吃蘿卜者可撈出蘿卜后再加米)。煮至米爛湯稠,加紅糖適量,煮沸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