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廣
位于納米比亞和安哥拉兩國境內(nèi)的納米布沙漠是世界上非常古老和干旱的沙漠之一。
說其古老,是因為僅在高度可達200米的沙丘之下就有著100多萬年前形成的礫石巖層,而實際上納米布沙漠已有上億年的歷史;言其干旱,則是由于這里特別是沿海區(qū)域的降水量通常不足25毫米,水資源嚴重匱乏。
水是生命的源泉,干旱是身處其中的每一個生命體都必須要面對的嚴峻挑戰(zhàn)。然而,就是在這極度干旱的嚴酷環(huán)境中,仍有一些生物頑強地生存和繁衍了下來。比如,莖部極短、根部極長,只長兩片帶狀的葉子,靠葉片上的氣孔來獲取空氣中的水分而壽命卻可達2 000年的千歲蘭;又比如堅硬扁平、身長約2厘米的一種學名叫作沐霧擬步行蟲的黑色小甲蟲。
納米布沙漠沿著非洲西南的大西洋海岸一路延伸,向北移動的寒冷的本吉拉洋流使其上部空氣中的水蒸氣冷卻而液化成了霧氣。氣溫低下的夜間,形成于洋面上的風會把潮濕的霧氣吹向陸地,有時候可以長驅(qū)深入內(nèi)陸50公里之遙。
飄著薄霧的夜間,太陽還沒有在東方升起,沐霧擬步行蟲就早早地爬到了高高的沙坡的迎風面上。它們?nèi)渴穷^部朝下,尾部朝上,集體 “擺POSE”。當然,它們并不是真的在 “擺POSE”,而是以這種獨特而實用的姿勢喝水呢!
隨著時間的推移,薄霧中攜帶的水汽會在沐霧擬步行蟲堅硬的有著超級親水紋理的翅鞘隆起處越積越多,這些水汽逐漸凝結(jié)成小水珠,并在重力的作用下順著翅鞘上面固有的防水溝槽匯聚成較大的水珠。這些較大的水珠繼續(xù)匯聚,最終通過沐霧擬步行蟲的前足準確而絲毫都不浪費地導引到它們的嘴中。有時候,沐霧擬步行蟲一夜之間就可以收集到相當于其自身體重約40%的水量。
這是沐霧擬步行蟲一天中唯一的一段飲水時間,當太陽升起,熱力擴散,霧氣消失,這些小甲蟲們就會停止水分收集“工作”,而到特別炎熱之時則會轉(zhuǎn)移到沙面以下涼爽的地帶以躲避酷熱的襲擊。待到下一個涼爽的夜間至清晨,它們還會早早“起床”,全體出動,爬上沙坡繼續(xù)做同樣的“自我灌溉的功課”,以此來為生命的延續(xù)提供水源上的保障。
困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泯滅了擺脫困境的勇氣,從而喪失了打破困境的可能。在納米布沙漠中頑強生存的沐霧擬步行蟲以及千歲蘭啟示我們:境由心造,而在適者和強者的眼中,世界上從來就沒有真正的困境,因為總有一個出口等待你我去移步發(fā)現(xiàn),總有一條道路指向生存和美好的方向。
人教版生物學八年級下冊第一章第二節(jié)《昆蟲的生殖和發(fā)育》課外延伸閱讀
編輯/呂秀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