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間有一個說法,叫做“春困秋乏”,在鳥語花香的春日里,不少人卻整天情緒低落,頭昏腦漲,一到白天就嗜睡,打哈欠,白白辜負了一番大好春光。
要想改善這一點,注意調(diào)節(jié)飲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早在唐代孫思邈的《千金方》中有記載:春天飲食應(yīng)省酸增甘,以養(yǎng)脾氣。多吃健脾,養(yǎng)腎的食物,如山藥、苡米、土豆、蓮子、南瓜、白薯、芋頭以及含水分比較多的食物,如藕、荸薺、百合等,能振奮精神,解除疲乏,特別是山藥和荸薺,稱得上是春季養(yǎng)生的佳品。
山藥脂肪含量較少,幾乎為零,而且其中所含的黏蛋白能夠起到預(yù)防心血管系統(tǒng)的脂肪沉積,防止動脈過早硬化的作用。除此之外,山藥還有增強人體免疫力,延緩細胞衰老的功效。當然,山藥烹制起來也很容易,配之枸杞,或者和米一起蒸都是不錯的選擇。
荸薺既可以作水果生吃,也可以作蔬菜食用,自古有“地下雪梨”之譽,又被稱為“江南人參”,其清熱生津、化濕祛痰、涼血解毒的功效不可小看。不過最好洗凈煮透后食用。不要生吃,味道更加甜美。也可以做清水馬蹄湯,將荸薺洗凈加上冰糖和適量的水,煮透食用即可。另外,荸薺與蓮藕榨汁共飲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