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雯
人總是要做兩手準備的,一手準備著營造生活的溫情,另一手準備著挑戰(zhàn)自我。當你打開這兩扇大門,不要在門口徘徊,多走一步,就能到達幸福的彼岸。
我從小就發(fā)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冷漠與隔閡緣于一道心理的屏障,一旦跨過,就不會再有溝通的困難。我曾有很長一段日子在醫(yī)院度過,每到治療的閑暇,我總會到處閑逛,從心臟科溜達到血液科,然而我的旅途總會在腫瘤科中止,因為我聽到的有關(guān)腫瘤的駭人聽聞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每當我看見它的招牌,就會黯然離去,于是我常常僅與腫瘤科第一個病房的病人對視幾秒,沒有一次向前一步。
我很懷疑,住在第一個床位上的病人已經(jīng)認識我了。有時我曾想,只要這癌癥不傳染,進去看看又何妨?我每次碰見人家,總不正面打招呼??墒呛髞恚谖要q豫要不要進去的那幾天,我突然發(fā)現(xiàn)那個床位換人了。原來那個人呢?是去了天堂,還是回了家,抑或是奔走于求醫(yī)的途中?我無從得知。
我發(fā)現(xiàn)一種怪怪的感覺在折磨我,讓我覺得這一步非邁不可了,那個人一定想過:“這個小姑娘怎么從來不進來?怕我嗎?”這個床位的新病人也應該認識我了,我還繼續(xù)吝于這一步嗎?終于有一次,我進去了,我微笑著問那個阿姨“好點沒有?”當她那蠟黃的手伸出被窩,我用小指勾住她的指尖:“拉鉤,我們一起從這里康復!”
她當時的表情已淡出我的記憶,但那句話、那個動作卻讓我終生難忘。不僅是對別人,其實對自己也是一樣,原諒并支持自己,就是那珍貴的多出的一步。
依稀記得與姐姐到江邊散步的那天,我們彼此扶攜著,任由江花打在我們的臉上,我知道她是快樂的,高四的辛苦換來了理想的大學,值了!她忽然默默地哭了,我問她怎么了,她說:“你知道,姐這一年有多難,題海都要喝干了,但我當初選擇復讀是對的,我只差一步,一步!為什么不能讓自己邁出這一步呢?”
我想起物理課中的“摩擦力”,不超過最大靜摩擦力,物體總是無法被推動。推動之后,就能輕松向前了。人的奮斗之旅也是一樣,為什么要止步于失敗呢?跌倒100次,第101次再“爬”一步??!也許這最后一次的一步,能讓我們看見燦爛的陽光!
點 評
這是一篇融敘事、抒情、議論為一體的散文。文章語言平實,把自己的生活體驗娓娓道來,讓人感同身受。文末用“摩擦力”打比方說理,既通俗又生動。作者在本文中談到了自己人生的兩個內(nèi)容——“情感”和“奮斗”,但是二者是孤立的,是簡單的并列式的結(jié)構(gòu),缺乏有機的聯(lián)系使之結(jié)合在一起,在主題的深刻性方面略遜一籌。如果采用層層深入的寫法,以我的經(jīng)歷作為貫穿始終的線索,先寫培養(yǎng)起復讀的情感,插敘一段醫(yī)院的感受所受到的激勵,再寫自己的奮斗的決心。這樣就使兩者結(jié)合起來了,文章也更完整。
(荊州中學王旭東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