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好奇名字,買來翻開,就被畫面驚艷了。
無論是美還是丑的動物,我都驚詫于畫者的細膩。那細膩里畫出的逼真,在翻開書的每一頁的瞬間,有震懾的效果。說起來這個世界表達力量的方式有很多,但殊途同歸,真實終究來得最直接有力。比起畫面,文字直觀簡潔,淡,不渲染,自有該有的情緒。
畫面上,黑白和彩色時有交替,和文字上淡淡的蕭索感兩相遙望,明明它們寫來和畫來都是簡潔和生動的,卻又像站在山上看青蔥的遠山,在滿目逼真的青翠中總有來自更遠處的霧瘴般的蒼茫感,是淡的,又一定是在的。
館野鴻昆蟲繪本的中譯本目前就是《埋葬蟲》和《虎鳳蝶》,在審美上,后者應該更符合我們的口味,尤其翻過那幾頁的“春天過去了。夏天過去了。秋天過去了。冬天過去了?!焙喼本拖裥r候讀魯迅那句著名的“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泵髅魇菦]必要的重復,卻沒來由地讀著覺得有意味。
但就動物本身來說,我覺得埋葬蟲更富于科普性和趣味性,更強調了生命的共生和循環(huán)。
沒錯,讀館野鴻的繪本,從畫面到文字,我都讀到了自然的禪意和古意,不矯揉,不刻意,淡如遠山,生如螻蟻。
對于現(xiàn)代繪本來說,創(chuàng)造和想象力不難,文字和繪畫審美的豐富性不難,對知識涵蓋領域的廣度不難,對平等的尊重對性格多樣性的包容等等都不難——
難得見古意,難得見清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