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亮
私味牛肉面,這是一家位于青島市市南區(qū)西鎮(zhèn)汶水路與南陽路路口的小面館,從外邊看起來普普通通、毫不起眼,卻有一處與眾不同——老板、廚師、采購員、服務員均由一人擔任,他叫劉硯強,是位2004年畢業(yè)于山東財政學院外貿專業(yè)的80后本科生。
走進這家面館,小劉圍著圍裙,穿梭在小廳和廚房之間,忙著招待五六個顧客。面館約15平方米,只能擺得下5張桌子,門口處掛著一個報刊袋,里面整齊擺放著一些書籍報刊,甚至還能找到一本東野圭吾的《白夜行》,這些書刊顯示著這家面店獨特的“文氣”。長方形的廚房,面積還不到4平方米,一個人在里面轉身都有些困難。劉硯強熟練地抓起面條扔到鍋里,不停地用一根長筷子攪動著,鍋里的蒸汽在他眼鏡上熏出一層白霧。面煮好了,他撈出面,放進幾塊牛肉和半個雞蛋,撒上油菜心、澆上面湯,一切都很嫻熟。
大學畢業(yè)后,劉硯強先應聘到無錫一家外貿公司,干了不到一年辭職,小劉選擇來青島工作——因為離老家高密近。來到青島后,他先后干過啤酒屋烤肉、網絡工程、數(shù)據庫維護等工作,但是隨著數(shù)據庫工程越來越難做,三年后他再次辭職。此時他已經28歲,在本地結婚生子、安居樂業(yè)的想法到了2010年還是很遙遠的事。一次聚會時,他聽說一個朋友在江西路開著面館,一個月能有近萬元的收入,平時愛做飯的他萌生了開面館的念頭。他去別人的面館參觀取經,又借來光盤學習,在面里加鹵蛋增加口感,用洋蔥、西紅柿、牛肉燉湯增加營養(yǎng),自己去市場挑選牛肉回來燉制,慢慢摸索到了做面的竅門。為了能做好鹵蛋,他用光了兩箱雞蛋做實驗。
每天早上六時,他都要去團島市場買肉和蔬菜,9時他準時到面館打掃衛(wèi)生、煮湯、和面,11時開始上客,一直忙到下午1時多才有功夫自己吃飯。這時,他可以坐下來,歇口氣。到了下午5時又要開始招呼顧客,晚上8時過后一天的工作才算結束。這期間,他要最少賣出20碗面才能保證不賠本。因為是一個人的面館,他一天,哪怕是一刻,也不敢離開他的面館?!懊骛^開著才能賺錢,關門就一分錢也賺不到”,每次想到這個他就打消了休息的念頭。“每月能賺個七八千塊錢,我就很知足了,到時候能有錢付上房子首付,在青島定居,再有錢了就買輛車?!彼睦硐耄褪窃谶@個城市安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