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博識的人們覺得他單調(diào),他自己也以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潤美艷之至了;那是還在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 ,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的蠟梅花 ;雪下面還有冷綠的雜草。胡蝶確乎沒有;蜜蜂是否來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記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見冬花開在雪野中,有許多蜜蜂們忙碌地飛著,也聽得他們嗡嗡地鬧著。
孩子們呵著凍得通紅,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個一齊來塑雪羅漢。因為不成功,誰的父親也來幫忙了。羅漢就塑得比孩子們高得多,雖然不過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終于分不清是壺盧還是羅漢;然而很潔白,很明艷,以自身的滋潤相粘結(jié),整個地閃閃地生光。孩子們用龍眼核給他做眼珠,又從誰的母親的脂粉奩中偷得胭脂來涂在嘴唇上。這回確是一個大阿羅漢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紅地坐在雪地里。第二天還有幾個孩子來訪問他;對著他拍手,點頭,嘻笑。但他終于獨自坐著了。晴天又來消釋他的皮膚,寒夜又使他結(jié)一層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樣;連續(xù)的晴天又使他成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盡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紛飛之后,卻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這樣。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為屋里居人的火的溫?zé)?。別的,在晴天之下,旋風(fēng)忽來,便蓬勃地奮飛,在日光中燦燦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旋轉(zhuǎn)而且升騰,彌漫太空,使太空旋轉(zhuǎn)而且升騰地閃爍。
在無邊的曠野上,在凜冽的天宇下,閃閃地旋轉(zhuǎn)升騰著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作者小傳
魯 迅 (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字豫才,后改為豫亭,浙江紹興人。著名的文學(xué)家、思想家、評論家、革命家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結(jié)核病逝于上海,葬于上海虹橋萬國公墓。1956年,魯迅遺體移葬虹口公園,毛澤東為重建的魯迅墓題字。北京、上海、紹興、廣州、廈門等地先后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
魯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說、雜文為主。 1921年發(fā)表中篇小說《阿Q正傳》,1938年出版《魯迅全集》(20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魯迅著(譯)已分別編成《魯迅全集》(10卷)、《魯迅譯文集》(10卷)、《魯迅日記》(2卷)、《魯迅書信集》,并重印魯迅編校的古籍多種。1981年又出版了《魯迅全集》(16卷)。他的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等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熱風(fēng)》《華蓋集》《華蓋集續(xù)編》《南腔北調(diào)集》《三閑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雜文》等。
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shù)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xué)語文課本。小說《祝?!贰栋正傳》《藥》等先后被改編成電影。其作品對“五四”運動以后的中國文學(xué)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
《雪》寫于1925年1月,初發(fā)表于1925年1月26日《語絲》周刊第11期。當(dāng)時正處于北伐革命前夜,國共兩黨結(jié)成統(tǒng)一戰(zhàn)線,革命形式出現(xiàn)了可喜的局面,但魯迅當(dāng)時生活的北平仍在北洋軍閥的黑暗統(tǒng)治下,反動勢力猖獗,斗爭極其激烈。
作者在文中描述了三種雪:一是尚未化為雪的“暖國的雨”,二是滋潤美艷之至的“江南的雪”,三是孤獨、自由、奮飛向上的“朔方的雪”。
在《雪》中,魯迅先生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孩子堆雪人的圖畫,親切、逼真,富有情趣,充滿了詩情畫意和浪漫情調(diào)。他用大量的篇幅描寫被化妝、快速融化的“雪羅漢”。感覺冬天又已來臨,但又不是冬天,分明是春天,不然怎么會有蜜蜂,甚至蝴蝶?雪既然是開在冬天里的花,應(yīng)該有蜜蜂和蝴蝶前來光顧的。描寫北方的雪,則是表達對北方局勢的不滿,并認為要像北方的雪一樣,通過奮斗來爭取自由。
他還贊美了江南的雪,用了六個字,“滋潤美艷之至”。但是江南的雪,美則美矣,轉(zhuǎn)瞬即逝,令人悵然若失。獨有北國的雪,受到詩人的推崇和青睞,寫出了那種冰冷、堅硬、孤傲、美麗的姿態(tài),寫盡了雪的神韻。魯迅先生筆下的北國之雪,本是象征著北方無數(shù)革命先烈和英雄,他們永遠如粉、如沙,包藏著火焰,在太空里旋轉(zhuǎn),升騰,閃爍,給人以力量,催人奮進。他意在喚醒人們心底的那種不屈的精神和斗志,自強不息,努力進?。?/p>
北國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作者為什么把“暖國的雨”“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放在一起寫呢?作者把這三個形象放在一起到底想告訴讀者什么? 從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明顯偏愛“朔方的雪”,可是又花大量的筆墨寫“江南的雪”,甚至于用兩個小節(jié)寫塑雪羅漢的情景。原來在作者的心目中, “江南的雪”象征美好的世界,“朔方的雪”象征著為追求美好而進行的不屈的抗爭。
作者對三個形象的基本態(tài)度似乎也與他用語的感情色彩、他的人生態(tài)度是相吻合的,表現(xiàn)了作者對南方局勢的擔(dān)憂。作者認為那是被美化和吹捧的一種假象,是沒有生命力的“雪羅漢”而已;并且指出,革命不是那么容易成功,需要無數(shù)革命志士通過奮斗去爭取,才會有光明的一天。
這篇文章雖然短小,但所包含的內(nèi)容卻很廣泛,對今天的小讀者來說,要想完全了解是不容易的。小讀者們細心地品味,了解作者對景物所進行的人格化描寫就可以了。
(編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