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中低收入者稅收貢獻率達65%左右,而在發(fā)達國家,中低收入者個稅貢獻率一般不足30%。這就意味著,公共財政的沉重支出,主要是來源于工薪階層,我國的個稅幾乎淪為“工薪稅”。
據(jù)報道,目前財政部正在抓緊研究個人所得稅改革,近期財政部稅政司已多次組織專家開會研討,個稅改革方案初具雛形,財政部最快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將改革草案上報中央。個稅改革一直備受輿論關注,其中如何保持公平是一個焦點。
幾乎淪為“工薪稅”
目前,我國實行的是分類稅制,即將個人各種來源不同、性質各異的所得進行分類,分別扣除不同的費用,按不同的稅率課稅,涉及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財產轉讓所得等在內的共計11類。
除了分類稅制,主要還有綜合稅制與綜合與分類相結合兩種模式。對比當下的分類稅制,綜合稅制是指對納稅人在一定時期內取得的各項所得,不分其來源渠道和所得,綜合計算征收所得稅。
2011年開始我國個稅起征點上調到3500元,這種上調在當時來看很有必要,到今天,已經(jīng)明顯滯后。
數(shù)據(jù)顯示,中低收入者稅收貢獻率達65%左右,而在發(fā)達國家,中低收入者個稅貢獻率一般不足30%。這就意味著,公共財政的沉重支出,主要是來源于工薪階層,我國的個稅幾乎淪為“工薪稅”。
有評論認為,“劫貧濟富,讓窮人更窮、富人更富”,顯然不是稅收政策的初衷。之所以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一是稅收征繳制度設計上欠缺考慮、不夠科學;二是制度本身的優(yōu)良一面,即對窮人富人進行公平征稅的制度設計失靈——窮人固然是沒有能力逃稅的,但相當一部分富人卻有各種打通關節(jié)的能耐。
個稅改革非常復雜,怎么改革更科學,是頂層設計需要探明的問題。但是一個通行國際的基本認識必須明確:能力越強貢獻應該越大。換言之,個稅改革,從懲治富人逃稅開始。
誰拿錢多誰多繳稅
此次個人所得稅改革的初步方案中,有很重要的一點,便是或將我國原本施行的分類稅制轉向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稅制模式。
對此,財政部科研所副所長王朝才解釋說,個人所得稅按照分類稅制就是分門別類來課稅,其最明顯的特點就是簡單,“通俗說就是誰拿錢多誰就按照比例多繳納稅費。但綜合稅制則是對于納稅人的各類所得,不論其來源均視為一個所得整體,匯總計算后適用統(tǒng)一的寬免和扣除規(guī)定,按照適用的稅率計算應納稅額的課稅模式?!?/p>
除工薪外其他額外收入也將納入征稅“有些額外的勞務所得也會被納入綜合征稅范圍?!蓖醭排e例介紹,在我們國家有很多收入相對較高的人,他們既有工薪所得,也有別的收入,但現(xiàn)在的稅收,只納取其工薪所得?!凹偃鐑蓚€人,同樣崗位,拿同樣收入,繳入同樣稅款,其中一人在工薪之外還有額外收入,那么對另一個只拿工薪卻同樣繳稅的人而言,并不公平。”
因此,綜合稅制最能充分體現(xiàn)“量能課征”的公平原則,同時也能充分體現(xiàn)“稅收管理”的效率原則。
中國社科院財經(jīng)戰(zhàn)略研究院研究員張斌曾指出,把勞務報酬所得納入綜合征收范圍,可以對納稅人的勞動所得有一個更好的調節(jié)作用。此外,他還建議把股息紅利納入綜合所得以及包括房租在內的經(jīng)常性所得納入綜合征收范圍。而中國財稅法學研究會會長劉劍文則在此前認為,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財產轉讓所得,承包經(jīng)營、承包承租經(jīng)營所得,“都有可能納入綜合征收范圍?!?/p>
確定了綜合征收范圍后,還需要確定綜合計征的稅率?,F(xiàn)在工資、薪金所得稅率范圍是3%至45%,共計七檔稅率,綜合所得的稅率是和薪資所得稅率一樣,還是有所調整,尚需進一步明確。張斌表示,工資薪金所得稅是每個月由單位代扣代繳,相當于預繳;綜合計征后,綜合稅率的高低涉及個人是需要補稅還是退稅。
但如果實行,王朝才認為還有一定難度,最大的難點在于稅務部門對于個人收入信息的掌握度,“難點很大,首先就是信息掌握的好,對于稅務系統(tǒng)的管理要求也高?!倍F(xiàn)任全國政協(xié)委員賈康也認為,若屆時確實要轉型,管理層面要能跟上改革節(jié)奏。
以家庭為單位征稅存爭議
“在中國,我們國家農村勞動力是7億多人,城市勞動力2億多人,其中很多人都達不到個稅起征點的?!睂Υ耍醭耪J為,雖然繳稅群體數(shù)字看似確實很低,但根據(jù)我國之前定下的3500元起征點和3%-45%的征稅標準,達到這些基數(shù)的人數(shù)實際上確實與繳稅群體相符合?!皩|部沿海地帶來說,這個起征點并不高,但對于中西部,這個起征點卻是高的,因此提高起征點并不是目前稅制改革的一個方向?!?/p>
“但其中確實存在問題,因為收入水平并不一定單一的體現(xiàn)在工薪收入上?!蓖醭疟硎?,這既是稅制改革轉向分類與綜合相結合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保證公平的重要舉措。
“以家庭為單位征稅?我認為這是最科學的?!蓖醭排e例說,每個家庭的收入、支出、家庭成員情況都不同,如果僅是單純的按照同一條基線來征收稅款,那么肯定會出現(xiàn)不公平的情況。
實際上,有報道稱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曾多次提出,個稅改革“在對部分所得項目實行綜合計稅的同時,會將納稅人家庭負擔,如贍養(yǎng)人口、按揭貸款等情況計入抵扣因素,更體現(xiàn)稅收公平”。但現(xiàn)實中,在現(xiàn)行稅制下,納稅人的家庭負擔因素沒有被考慮進去。
王朝才認為,畢竟以家庭為單位,可以更好的考慮到贍養(yǎng)人口、按揭貸款、整體與個體收入綜合等方面因素,從而根據(jù)每一個家庭的實際不同,來公平納稅。
然而,也有不少人認為差別扣除可能導致稅收不公。張斌表示,現(xiàn)在我們實施的個人所得稅只有幾千萬人繳納,是少數(shù)人的個稅?!耙粋€收入不足3500元的農民是不繳納個稅的。如果允許差別扣除,那么收入3500元以上的納稅人可以抵扣,然而收入在3500元以下的人則享受不到通過扣除少繳納稅收的好處。這部分低收入者雖然不繳納個稅,但是也要承擔流轉稅的稅負,如果未來不能享受個稅的抵扣退稅,那么對他們來說是不公平的?!睆埍笳f。
有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個稅調整方案將討論“要不要以家庭為單位征收”以及“要不要引入差別扣除”。“不管結果如何,對于目前我國個稅主體的工薪階層可能是減輕稅負的大方向?!?/p>
(中新網(wǎng)2015.11.25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