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震云在朋友圈里火了,不是因為他自己出了新書,而是因為他砸了嚴歌苓的場子。
本來呢,剛剛推出新書的嚴歌苓才是活動的主角,不想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嚴歌苓,卻被段子手劉震云生生搶走了風頭。劉震云生生從嚴歌苓的《床畔》侃到床畔邊上走,會發(fā)生的事;又生生從埃及罵人的話侃到自己的當兵生涯;再從孔子侃到林彪。一旁的嚴歌苓滿臉無奈卻也無可奈何。而隨著當天劉震云發(fā)言實錄的曝光,朋友圈里不少了解劉震云說話風格的小伙伴們紛紛表示,這個隱藏多年的段子手終于曝光了!
2011年8月26日,茅盾文學獎作家首次現(xiàn)身國新辦發(fā)布會,莫言、劉醒龍、張煒和劉震云等出席。解放軍報記者針對評獎過程中軍隊作家的作品表現(xiàn)弱勢的問題,提問了曾身在軍旅的莫言和劉震云。莫言說,劉震云比他入伍早好幾年。于是劉震云老師“話鋒一轉”……
莫言是我的兄長,但是以我們部隊的規(guī)矩來講,確實我是他的“首長”。因為我是“紅小鬼”,我14歲當兵,莫言是76年兵,我是73年兵,他當兵的時候我已經當副班長了。當時在我們班,確實有兩個山東兵,老給我洗襪子,有時候我襪子本來沒穿,山東人很樸實,也洗,我說,襪子都讓你們給我洗破了?,F(xiàn)在有時候跟部隊的人一起吃飯,有的是少將,先是在椅子上說:老劉啊,聽說你當過兵,哪年的兵???我說,首長您哪年的兵?76年的兵。你呢?我說,首長真不好意思,我是73年的兵。他一看,站起來說:首長好!我說,小鬼,坐下吧。
此后劉震云回答了部隊生活對他創(chuàng)作的影響,拉回了“高大上”話題。不料莫言也“話鋒一轉”……
劉震云1973年入伍,1977年就回家了,而我1976年入伍,一直堅守到1997年,22年。后來實際上我是他的“首長”。
如果劉震云沒寫《新兵連》,我有可能寫出這類作品來,寫河南人給山東人洗襪子,是吧?
對了,劉震云是河南人,莫言是山東人。
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劉震云開腔有點酸溜溜。
莫言獲獎之后,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好多人問我的感受。這就像我哥娶了嫂子,洞房花燭夜,別人問我感覺怎么樣。我說,祝他愉快。莫言能獲獎,表明中國至少有10個人,也可以獲獎。莫言獲獎,很正常,如果是閻連科獲獎,也很正常。
2013年4月,在第二屆中澳文學論壇上,針對莫言獲得諾獎一事,徐坤問他:
你國內的獎基本上得完了,國際的獎如諾貝爾獎被莫言得了,估計你30年內也得不上了,你覺得還有什么讓你高興的,下半輩子活的動力是什么?
劉震云又開啟了吐槽模式:
庫切和莫言在這里談論了諾貝爾文學獎的話題,像是找到新娘的兩個人面對著一群光棍,談洞房花燭夜的得與失。或許有人會拿酸葡萄心理來理解我的話,但我想說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認為洞房花燭夜是人生的最終追求,還有人主動選擇單身呢。所以,我看到不少人感到壓力,其實沒必要在一棵樹上吊死。
昨天莫言說瑞典皇家文學院看的是文學本身,我更贊成庫切說的,這個獎的標準是有別的考慮。丘吉爾獲諾貝爾文學獎是滑天下之大稽,他就寫了兩本書,我都看過。他的書是石榴樹上結石榴,沒有文學性。丘吉爾知道獲獎后,自己也問是不是搞錯了。
當然不只是跟莫言“過不去”,作為電影《1942》的原著作者和導演的劉震云與馮小剛在電視節(jié)目《楊瀾訪談錄》里也是相愛相殺互吐槽:
劉震云:
小馮以前頗有些文藝范兒,是個文藝青年,別看現(xiàn)在經常戴個圍巾,以前最愛在脖子里掛一個牌子晃來晃去,那牌子上寫著北京電視臺藝術中心,走哪兒都掛著。
馮小剛:
劉老是個很繞的同志,每次你送給劉老一部作品看,劉老一定說好,你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五遍、六遍甚至十遍的追問,劉老才會慢慢繞著告訴你作品中有著怎樣的問題。
2013年5月,劉震云在北大參加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兩大現(xiàn)實題材名作——《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泛汀兑粯妒孪葟垞P的兇殺案》中文版圖書發(fā)布會時:
馬爾克斯說話,也不能相信他的每句話,他的話有時候前后顛倒,比如他有說自己最好的小說既不是《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也不是《百年孤獨》,是什么呢?是《霍亂時期的愛情》。所以一個作家在不同的場合說話,會產生極大的場合的利用性、“損人利己性”,這是任何一個作者或者說任何一個人的毛病。
神通廣大的朋友圈更是把劉震云吐槽神功的面紗層層揭開。一位記者回憶道:“劉震云真的是段子手。尤其再配合他的口音。記得有一次是08年奧運會前采訪他,他說有人找他做火炬手,但是他很緊張!因為他以為從天安門到鳥巢的距離都是自己一個人跑,他覺得距離太遠了自己無法勝任。”
還有人說起一件更神奇的劉震云軼事?!班拧斚碌耐緜儧]有記者對吧?我突然發(fā)現(xiàn)有好幾臺攝像機,這個……那我就稍微收斂一點兒,剛才說的不算。(劉老師靜默了大約十秒鐘,突然語氣變得忐忑)剛才我說的話沒事兒吧?(想了想)沒事。因為什么呢?因為我們是在開會,而不是在吃飯!”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買劉震云這位段子手的賬,上海的一位媒體同行就發(fā)朋友圈說:“劉震云常把同行作家當傻子一樣,中國作家脾氣太好,總被他用嘴巴欺負,這種人就是欠揍。”另一位北京媒體同行立即留言贊同,“是的,目擊過幾次他的發(fā)言。很多的時候,他的所謂幽默感,是機巧的、裝傻充愣的,并不得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