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飛
殿前松柏晦蒼蒼,杏繞仙壇水繞廊。垂露額題精思院,博山爐裊降真香。
——《題春臺觀》 唐·薛逢
百香之首
道教是中國本土的原生宗教,從祖師張道陵創(chuàng)教至今已有1800年的歷史。張道陵以老子道家的“一元論”哲學,構(gòu)建起道教玄學的龐大體系。可以說,“道生萬物”的宇宙觀,幾乎貫穿中華的歷史與文明。從另一方面看,道教亦是門研究養(yǎng)命修仙的學問。從創(chuàng)教伊始,道教就講究與自然相生相容的養(yǎng)生理念,尋求天人合一的長生之術(shù)。
而作為與自然溝通的媒介,香一直是道教不可或缺的通靈之物。降真香與返風香、七色香、逆風香、天寶香、九和香、反生香、天香、百和香、信靈香一起被列為古代道教的十大名香,特別是降真香,是道教“齋醮”中必不可少的香品。
“齋”即是素食潔身,“醮”為祭祀奉神?!褒S醮”是道教法事中,規(guī)格極高的禮儀,用香為十香之最,《天皇至道太清玉冊》中把降真香形容為“乃祀天帝之靈香也”?!断蓚鳌分幸喾Q為:“燒之,感引鶴降。醮星辰,燒此香甚為第一。度策燒之,功力極驗,降真之名以此。”
時至初唐,唐高祖尊老子為祖先,定道教為國教。降真香也隨著道教的發(fā)展,迎來了它的全盛時期。降真香焚燃時,煙形獨特,裊裊飛升,不偏不散。即便與諸香合燃,依然牽引煙氣,扶搖直上,仿佛接引人間與仙界。因此它在玄學中,有著極為崇高的地位。不論帝王祭祀,還是民間祈福,降真香成為當時最為廣泛使用的香料,被譽為“百香之首”。
白居易在詩中寫道:“醮壇北向宵占斗,寢室東開早納陽。盡日窗間更無事,唯燒一炷降真香?!?/p>
簡潔生動的詩句,描寫地正是唐代道士的用香之道——以降真香的雅味殊形,來詮釋神意的思悟,祈求神明的庇佑。
降真香史
海南古名瓊州,地處熱帶北緣,雨量充沛,長夏無冬。亞洲獨有的熱帶季風氣候,令其成為植物的天堂,目前已發(fā)現(xiàn)的植物有4200余種,其中芳香植物70多種,堪稱中國香島。
降真香就生長在海南的熱帶雨林之中,因其形近花梨,現(xiàn)代人常誤認為黃花梨。而它的結(jié)香方式與沉香相似,皆因傷蘊香。只是沉香出自瑞香科喬木植物,降真香卻是豆科蝶形花科,是一種木質(zhì)的藤本植物,故降真香又稱紫藤香。
降真香喜潮濕,攀附于巖石樹木生長。當受到外力的創(chuàng)傷,藤體會分泌藤膠,在真菌的作用下逐漸形成降真香。通常一塊自然成香的降真香,至少要50年以上。
西漢時期,漢武帝派遣使節(jié),遠達埃及亞歷山大港,從而開創(chuàng)了連通中非歐的絲綢之路。繁榮的貿(mào)易,為中國帶來了異邦的香文化。降真香這個舶來的頂級香料,被歷代皇家視為珍貴的貢品;而隨著唐代航海技術(shù)的發(fā)展,來自阿拉伯等地的商客,從海上運來更多的異域香料。
1973年,廈門大學歷史系教授莊為璣在漁民的指引下,在泉州后渚港發(fā)現(xiàn)了據(jù)今700多年的宋代商船。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fā)現(xiàn)年代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木帆船,船體采取水密隔倉技術(shù),將艙體分成13個獨立艙區(qū)??脊湃藛T在一間保存完好的艙室內(nèi),發(fā)現(xiàn)了多達4300斤的香料,其中就有大量的降真香。
據(jù)《太平廣記》記載,伊斯蘭教十分鼓勵信徒來中國尋求知識和商業(yè)貿(mào)易。武則天時期,首都長安以及廣州、泉州等沿海城市的伊斯蘭商人就已多至數(shù)以萬計。他們不只帶來了兩大文明的交匯,亦把珍稀的降真香引進海南。如今三亞梅山,番領(lǐng)坡等地,依然可以找到唐代的穆斯林墓群,佐證著年代久遠的降真香史。
一藤五味
黎族是海南最早的居民。在得天獨厚的環(huán)境中,形成了極具特色的黎醫(yī)黎藥。天地億萬年的蘊養(yǎng),饋贈給黎人自然天成的醫(yī)藥理念。特別是對香的應用,更是出神入化。
降真香在黎醫(yī)中,有著極重要的地位,被稱為“總管藤”,止血定痛、消腫生肌。黎人入山,常帶降真香在身上,驅(qū)蟲救急,以保平安。
在《名醫(yī)錄》中曾講述這樣一個故事:周崇被海寇刀傷,血出不止,筋如斷,骨如折,用花蕊石散不效。軍士李高用紫金散掩之,血止痛定。明日結(jié)痂如鐵,遂愈,且無瘢痕。叩其方,則用紫藤香瓷瓦刮下研末爾。云即降之最佳者,曾救萬人。
然而,降真香的盛行,也為其帶來了滅種之災。大量的采伐令海南降真香幾近絕跡。明代之后,有關(guān)降真香的記述逐漸稀少,至近代,已無人識得。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援引李殉對降真香的描述:“生南海山中及大秦國,其香似蘇方木,燒之初不甚香,得諸香和之則特美。入藥以番降紫而潤者為良?!?/p>
的確,降真香比起其它香料味道來說,更為清淡,然而靈動飄逸的味道,卻極富變化?;ㄏ?、蜜香、奶香、果香、椰香……隨著時間的推移,味道變幻莫測,被稱為“一藤五味”。如果說,沉香的馥郁博雅是釋家佛意的詮釋,那么降真香的淡泊清麗,正是道家返樸修身的形意相合。
經(jīng)過百年的修養(yǎng)生息,上世紀八十年代,植物學家在海南又重新發(fā)現(xiàn)了降真香。它的現(xiàn)世,再度引起人們對這個古老名香的推崇。因為它不只是傳說中引仙降鶴的神物,亦是穿越中華香史的不滅魂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