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芳
推薦理由
寶寶愛哭鬧、愛挑剔,需要父母一刻不停的照顧,讓你筋疲力盡甚至有深深的挫敗感?看過《西爾斯橙色親子課》你會恍然大悟:原來你養(yǎng)了一個“高需求寶寶”,作者西爾斯夫婦的第四個孩子海登就是如此,他的核心育兒觀“親密育兒法”正是從海登這樣的孩子身上學來的。
“親密關系是有效教育的基礎,與孩子思維保持一致的溝通方式,接受孩子本來的樣子,按孩子需要的方式去愛他,做一個自信又有安全感的媽媽……”書中這些簡單而有效的育兒真諦會讓很多媽媽們放下焦慮:不會再試圖改變孩子,更不會迷失在所謂的育兒技巧里。
愛是一切教育的源頭,實行親密育兒法永遠都不晚,但西爾斯的親密育兒法并非一種隨意、放任的育兒方法,相反,它教會父母們如何恰當地回應孩子的需求。
西爾斯是美國最具影響力的育兒權威,他的《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20年來在美國暢銷不衰,媽媽們幾乎人手一冊。
精彩書摘
如何理解寶寶的哭?
寶寶哭,一方面是為了確保自己得到關注,另一方面也能提升父母的育兒水平。這是一個雙向交流系統(tǒng),既讓孩子獲取所需以健康成長,又教會父母如何理解孩子的語言。
從生物學上來說,媽媽本應就新生兒啼哭給出母性的回應。如果她違背自己的基本直覺,“對小暴君要心腸硬一點”,就會慢慢對寶寶的語言越來越麻木,最終導致帶著孩子向育兒咨詢師咨詢。感覺遲鈍會給新晉父母帶來很多麻煩,讓他們以后的工作會越來越難做。
進入孩子的思維
教育高需求的孩子需要改變思維方式,你要學會首先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孩子經常會做一些氣人的事情,但你不要總想“這給我造成多大不方便”或“他不把我放在眼里”,而是要進入孩子的思維,試著從他的角度看他為何這么做。
你會發(fā)現,一旦你考慮孩子的角度,你和孩子的關系就會順暢得多,教育的效果就會好一些。但這并不代表你失去權威,或讓孩子主導教育方式,你只是在尊重孩子的觀點。
不要把“高需求”當作借口
“高需求”的標簽有多種含義,一方面,它解釋了孩子的行為和他們需要的養(yǎng)育方式,可這個標簽也會讓最聰明的父母落入疏于管教的圈套?!案咝枨蟆边@個詞解釋了孩子的行為,但卻不是個借口。
是的,你需要拓寬對“正?!毙袨榈慕邮芊秶?,來確定你對孩子的言行是否正常,而不是躲在標簽后面放縱孩子?!案咝枨蟆辈⒉灰馕吨憧梢栽试S孩子行為不端,而是需要你用更具創(chuàng)造性的教育方式去引導他們。
媽媽也需要疼愛
新手媽媽很容易發(fā)現自己的處境:“我的寶寶這么需要我,都沒時間沖個熱水澡。”把寶寶的需要放在首位是很自然的,但這并不意味著你永遠把自己的需要放在最后。如果你被抽干了,也哺育不了一個不停有需求的寶寶。
你不妨做張表格,列出為了你的健康必須要做的事情,然后給它們排個優(yōu)先順序,試驗各種能同時滿足你們雙方需求的活動。你會驚訝地發(fā)現,一旦你照顧好自己,照顧寶寶也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