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建云
近來,身邊不少的同齡人都有了或多或少的“職業(yè)懈怠癥”。說實話,打拼到中層管理階層,事業(yè)漸漸不用那么“拼”了、屬于自己的空暇時間多了、經(jīng)濟和育兒的壓力小了……我們這群“70后”反而迷惘起來。這是不是人家所說的“初老”呢?
一位同事感喟:“剛畢業(yè)時,憧憬著進外企;進了外企,憧憬著加薪;加薪后,又盼著升職買房生娃……我們一樣樣擁有,卻一次次發(fā)現(xiàn)‘原來不過如此。說實話,我反倒羨慕公司的實習生,他們那么有沖勁、有活力、臉上寫滿不知死活的青春……”
我也常有同事的困惑,事業(yè)發(fā)展到這個地步,再往上走,非常困難,要往下滑,也不容易,許多人就安于現(xiàn)狀,用各種方式“擱淺”了夢想與激情。有人迷上中醫(yī)養(yǎng)生,有人開始求神問卜,有人扎進股市,有人二度創(chuàng)業(yè),還有人用新奇的婚外情來重尋自我……當同樣的際遇擺在面前,我問自己:“還有沒有另一種可能性?”
我在外企擔任中層管理者,頂頭上司是老外,而“身為中國人”似乎成為難以逾越的“職場天花板”。這些年來,我一直勤勉努力,細細密密地編織起了自己的銷售網(wǎng)絡??梢哉f,職場怎么變幻,我走到哪里都無失業(yè)之虞,貌似可以“安度晚年”了。但是,我不甘心這么早進入半退休狀態(tài),更不甘心讓自己的心理年齡停留在“中老年”。
我苦苦尋思:有沒有另一種可能來實現(xiàn)“無齡感”,步入“另一種跨越”呢?
我將目光投向自己所帶領的團隊,看到了不少需求—80后的幾個男孩在房供的壓力中、90后的幾個小妹在感情的漩渦中、家在山區(qū)的小王要應付母親高額的醫(yī)療費、暗地考研的小李對自身的職業(yè)規(guī)劃尚不明晰……同時,我又看到了無限的活力—他們對于成功的渴望、對于自我的探索、對于新事物的好奇心和適應度……每當我與他們一起登山、K歌、宿營時,那種沉睡在我心靈深處的“活力基因”就會再度被點燃!我開始思考:作為一個團隊的“大姐”,我能貢獻什么,為他們的成長注入什么?
從此,我再度找到了“早起上班”的動力。與從前一樣,我每天6點半開車出門,在高峰期到來之前趕到公司。只是我從以往例行的整理數(shù)據(jù)、做銷售計劃(這項工作已有專門的人來做),改成“手寫便箋條,貼到他們的辦公桌上”。當我用這種傳統(tǒng)的方式代替發(fā)郵件、分派工作之后,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內(nèi)心溫暖而充實起來。
由于便箋是個人化的,不會存檔和備份,所以我可以加入不少“情感因子”。我可以針對每個員工的具體情況,寫一些勸勉鼓勵的話語,甚至畫一幅漫畫、貼一個動漫表情……當然,我在每個便箋之后一定會詳細注明他近來工作的重點,以及我愿意提供的幫助。
這項工作大概需要一個半小時,當團隊的年輕人走近辦公桌時,他們第一眼就能看到我娟秀的筆跡。很多時候,他們會一邊喝著咖啡,一邊看著便箋紙,整理思路。不少人從我身上學到了“列計劃,做總結”的習慣。雖然公司一直要求他們做電子計劃和總結,但是這項工作一直流于形式。
看到我的便箋紙上既充滿了清晰的思路,又飽蘸了心靈的雞湯,他們才逐漸發(fā)現(xiàn):自我總結、自我計劃、自我超越,原來是一件可以與實際工作緊密結合的樂事。這些年輕人開始被“激活”了,他們干勁十足,對自己的未來充滿確信。
最讓我感動的是某位小妹。她曾陷入一段“與有婦之夫的戀情”中難以自拔,工作上的業(yè)績飛躍與我為她努力爭取的進修機會,讓她逐漸意識到“工作,而非男人,才可以成為女性人生的圓滿”。她找到了自我,并且戰(zhàn)勝、丟掉了那份情感,走出了一條獨立、健康、充滿自信的道路。當我在兩年后吃到她的喜糖時,我感到自己都回到了愛情的甜蜜之中。
團隊的銷售業(yè)績,連續(xù)三年創(chuàng)下暴增的記錄。這群80、90后的年輕人,從中收獲了經(jīng)濟的實惠、寬廣的舞臺、厚實的人脈和爆棚的自信。對我而言,最大的收獲就是超越年齡的存在感。我發(fā)現(xiàn)自己愛上了健身、蹦極、登山,心理年齡始終保持在30歲。我對新事物、新技術、新資訊充滿了好奇,一點都不覺得疲憊與無聊。當我和讀高中的女兒一起逛街時,常被誤認為是她的姐姐!
人常說,“心態(tài)決定外貌”,這話一點不假。與年輕人共成長,比玻尿酸和微整形管用多了!當然,我也“無心插柳”般地迎來事業(yè)的飛躍。當老總將一個一直屬于美國人的職位交給我時,他說:“我欣賞你十余年如一日的那種勤勉與踏實,每天我來公司時看到你辦公室亮著的燈,聽到你與員工真誠的懇談,我就慶幸自己擁有這么好的管理者。謝謝你,用實際行動向我們展示了管理的精髓—成為員工的心靈導師,在他們成長的同時,收獲自我與企業(yè)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