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話叫做“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以此形容人們相互之間的關(guān)系有多么密切。目前地球上生活著65億人,而且他們的膚色、語言都大不相同,但科學家相信,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
這怎么可能呢?從一個人怎么能變成65億人?但在研究者眼里,這其實只是一道算術(shù)題,就看你會不會算啦!
電腦計算出“共同祖先”
美國科學家史蒂夫·奧爾森一直在研究人類的進化過程。他在統(tǒng)計學家、電腦科學家和一臺超級計算機的幫助下,建立了一個極其復(fù)雜的計算模型。這個模型顯示,如果你回到5000年前,你可能就會碰上這么一個人,目前地球上活著的所有人都可以算是這個人的后代。
這是怎么算出來的呢?比如說,每個人都有兩位父母、4位祖父母、8位曾祖父母。若一代一代地推算下去,以后的數(shù)字就是16、32、64、128等等。還沒等推到幾百年前,你就已經(jīng)有了上千位祖先。推到15世紀,你已經(jīng)有100萬位祖先。到13世紀,你就有了10億位祖先。而在約9世紀時,也就是40代以前,你應(yīng)該有1萬億位祖先。
但是,在公元9世紀時世界上不可能有這么多人。所以,顯然這些祖先中有很多人都是重復(fù)出現(xiàn)在這個序列中。例如有一個生活在1200年前的男子,他可能是你曾祖父和曾祖母共同的祖先。這樣,他就在你的祖先序列中出現(xiàn)了兩次。而事實上,生活在1200年前的人肯定不只在你的祖先中出現(xiàn)了兩次,而很有可能是幾千次,因為當時世界上只有2億人。用1萬億除以2億,可以得出那時每個人都將你的祖先序列中出現(xiàn)5000次。
當然,實際情況不可能總是平均的。許多生活在古代的人可能沒有后代,或者他們的家族半路中斷了。因此,另一些人出現(xiàn)的次數(shù)就會超過5000次。按這個原理推算下去,出現(xiàn)在祖先序列中的人會越來越少,到了某個時段,將不可避免地有一位祖先至少在每個人的家譜中都會出現(xiàn)一次,這樣,他就成了全人類共同的祖先。
一個人如何“走遍”世界
那么,這個祖先是怎么讓子孫繁衍到全世界的呢?科學家們?yōu)榇藢iT編寫了一個程序,還原了人類出生、遷移、死亡的整個過程。
這位“人類共同祖先”應(yīng)該最有可能出現(xiàn)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在那個時候,人類基本過著定居生活,在一小塊土地上耕種或捕獵,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很少。
隨著軍隊的出現(xiàn),人們開始有機會通過參軍打仗到達與家鄉(xiāng)相距幾百里、上千里的國家。例如,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了從希臘直到印度北部之間的大片土地,他的士兵也隨之到這些地方生活、定居。這樣,一個出生在歐洲的人,就有可能在亞洲留下自己的后代。
按此道理,匈奴在被漢朝擊敗之后西遷,蒙古人橫掃亞歐大陸,這些戰(zhàn)爭都導(dǎo)致了人口和種族的遷徙(xǐ)。而在和平時期,一個年輕人當了水手,就可能在航海所到達的地方定居下來;或者一個女子嫁給了外國的商人,就隨著他搬到了遠離家鄉(xiāng)的異國居住。慢慢地,世界上的人織成了一張血緣之網(wǎng),同一個祖先的后代有可能分散到世界各地。而過了多少代之后,他們的后裔(yì)又可能再次相遇、結(jié)合。就這樣,“全地球人一個祖先”一點都不是夸張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