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客
要說“哈松毛”,先得說哈字?!肮弊钟小皞潯钡囊馑?,如點頭哈腰,但在我們孝感作為一種方言,賦予哈字以彎曲拾撿等動作意思。所謂“哈松毛”,就是用竹制或鐵制成的一種篾扒或釘扒,俗稱“哈耙”,稀拉如五指彎曲,用它去松樹林里扒松樹落下的松葉,收集起來作柴火做飯。
小時候,每年冬春,媽媽就要和鄰居們結(jié)伙去附近山上松樹林里哈松毛。夜里冽風吼叫,松葉紛紛飄落,覆蓋在松樹林里,厚厚地。一大早天還沒亮,媽媽就備好簡單的行裝扛著哈耙出發(fā)了。等我醒來的時候,媽媽已經(jīng)挑回一大捆松毛回來,又準備出發(fā)了。
偶爾我也跟著去,左鄰右舍的幾個同伴也早跟過去了。置身在茫茫的松樹林里,比外面暖和多了。冬風呼嘯,從松樹林上面陣陣刮過,松針就簌簌落下,不大一會兒,地面就密密麻麻,松針層層。我們聽著風吹松樹的蕭蕭聲,看著松針在四周紛紛揚揚地劃落,如一幅氣韻靈動的古典畫在身邊不斷浮現(xiàn),又如一曲婀娜悠遠的天籟音在耳畔縷縷吟唱,覺得非常有趣。
更有趣的,走著走著突然拾到別致的石頭,就揀它一堆,坐下來玩“丟石子”游戲;樹林里突然有小兔子竄去,驚奇地看到我們,我們追著追著,它們就倏地鉆進松林灌木叢里,或者躲到附近山坳深綠的茶花叢里;在低矮潮濕的地方,突然發(fā)現(xiàn)枯萎斜倒的木頭上,一大堆黃子菌(學名樅菌)害羞地低起頭,我們驚喜地把請到衣兜去,回家做一頓美美的野味。
不大一會兒,媽媽就挑著重重的擔子開始返回,在前面穩(wěn)穩(wěn)地走著。我們小孩子扛著“哈耙”,深一腳淺一腳急急忙忙地跟隨著媽媽,轉(zhuǎn)叢林,過田壟,越水庫斷橋,還總覺得媽媽走路快,怪媽媽落下我好遠。
松毛是廚房燒火做飯的上好柴火。松毛燃燒得快,火勢大,燒起來還有松油味,炒菜煮飯?zhí)貏e香甜。多少次,在濃郁迷人的松油味下,伴著媽媽做的菜香飯香,在我童年的記憶里回味悠長。而媽媽挑松毛回來的影子——挑著重擔,穩(wěn)穩(wěn)地帶領我,回到溫暖的家的影子,總不斷在我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拉長拉短,忽隱忽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