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城市化建設的不斷推進,軌道交通、大型截污涵、大型地下市政基礎設施、高層和超高層建筑越來越多,這些地下構筑物及建筑普遍采用箱(筏)基礎形式。箱(筏)基礎下部鋼筋與上部鋼筋間的空間較大,傳統用馬墊鐵墊設將基礎下部鋼筋與上部鋼筋分開已不能滿足施工需求。文章對鋼筋墊設支撐技術應用措施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箱(筏)基礎;鋼筋墊設支撐技術;支撐架系統;均布荷載;荷載組合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TU646 文章編號:1009-2374(2015)17-0064-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17.032
1 超厚基礎筏板鋼筋墊設支撐技術措施
本文工程實例:箱(筏)基底板上部和下部配筋為(Φ20~Φ40),設計圖上部和下部各設四層鋼筋,雙向布置,鋼筋雙向間距為150mm,鋼筋采用Ⅳ高強抗震鋼筋,鋼筋直徑≥Φ20、強度大于400MPa的鋼筋連接采用直螺紋連接;無上部結構地下層筏板厚1~2m,裙樓區(qū)域筏板厚2~3m,兩棟主樓筏板厚為4~6.5m,主樓核心筒區(qū)域筏板厚為8.5~9.5m。為確保上部鋼筋安裝施工能順利開展,制定如下施工技術措施:
第一,對于厚度,小于或等于2m筏板(含地坑處筏板),上部鋼筋綁扎前先焊接設置鋼筋支撐架,縱橫向間距按1.5m布置三角錐架,錐架用Φ25鋼筋制作;錐架頂雙向通長水平布設Φ28鋼筋作為上部鋼筋綁扎支撐橫梁。為確保上部鋼筋綁扎過程和后序施工支架穩(wěn)定,以后澆帶劃分區(qū)域,在各區(qū)鋼筋支撐架端部和中部雙向設置八字撐,當布設八字撐間距大于15m時,須增設;八字撐設置自三角錐架底為起始至上部兩三角錐架中部,用交替八字撐替代剪刀撐的作用來確保支架穩(wěn)定。上下層鋼筋支撐做法詳見圖1所示:
第二,對于厚度,大于2m筏板(含地坑處筏板),在上層鋼筋綁扎前以1.5m間距雙向搭設鋼筋安裝腳手架作為操作架,操作架底部掛設安全低網,站人作業(yè)區(qū)鋪設作業(yè)防護跳板;待上層鋼筋綁扎完后焊接設置鋼筋支撐架,支架制作方式和穩(wěn)定性加固與上同;上層鋼筋支撐好后,拆除操作架,進行筏板砼澆筑。
根據筏板厚度須采用工字鋼做鋼筋支撐架系統,經驗算,筏板厚度為2~5.6m底板采用10號工字鋼,5.6~8.6m底板采用14號工字鋼,8.7~9.5m底板采用16號工字鋼,縱橫向間距均為2m。為了防止工字鋼失穩(wěn),工字鋼底加焊一塊300×300×10鋼板,工字鋼中間根據底板厚度加設1~3道Φ25鋼筋斜撐。支撐鋼筋架做法詳見圖2和圖3所示:
2 鋼筋支撐架驗算
2.1 驗算基本參數信息
4.5m厚底板上部和下部鋼筋均采用四層配筋,各層按Φ32@150綁扎;4.5m厚底板支撐架系統,支撐鋼柱采用10號工字鋼,間距按2m設置,下腳采用300×300×10鋼板做墊板,支架鋼梁采用熱軋等邊角鋼L100×100×10單向通長布置,組成支架系統承受上部鋼筋及施工荷載。
對水平鋼梁桿件,進行強度和撓度驗算,對支撐鋼柱,進行強度和穩(wěn)定性驗算。作用于支撐架上部荷載由鋼筋材料自重荷載、鋼梁自重荷載、設備和材料堆放荷載及作業(yè)人員施工荷載組成。作業(yè)于鋼梁上的荷載均按均布線荷載考慮,鋼梁結構計算按三跨連續(xù)梁進行計算。因鋼梁采用L100×100×10,查鋼材截面特性表得:截面慣性矩I=179.51cm4,截面抵抗矩Wx=25.06cm3;鋼柱采用10號工字鋼,查鋼材截面特性表得:柱的截面積A=14.300cm2,截面回轉半徑ix=4.14cm,iy=1.52cm,Wx=49.0cm3,鋼材強度設計值f=215.00N/mm2,鋼材彈性模量E=2.05×105N/mm2。
(1)鋼筋自重均布線荷載=鋼筋單跨長度×每m鋼筋理論重量×1/鋼筋間距=3.365kN/m;(2)鋼梁自重均布線荷載=每m熱軋等邊角鋼理論重量=0.1512kN/m;(3)施工堆放荷載和作業(yè)人員施工荷載分別取1.0kN/m2,
折算均布線荷載為2.0kN/m,其中施工堆放荷載為靜荷載,作業(yè)人員施工荷載為活荷載;(4)鋼柱凈高(l0)=基礎厚度-保護層-鋼筋所占空間尺寸-梁高-墊板厚=4.054m。
2.2 鋼梁計算
2.2.1 荷載計算。
3 結語
隨著大型地下市政基礎設施、高層和超高層建筑(高度100~320m)越來越多,厚大箱(筏)基礎形式的應用將越來越普遍,箱(筏)基礎上部鋼筋安裝施工工藝與傳統施工已存在差異,鋼筋墊設支撐技術在本文所述工程得到了具體應用,確保了該厚大箱(筏)基礎上部鋼筋安裝施工安全有序進行,在澆筑筏基混凝土過程中,筏基上部鋼筋未出現失穩(wěn)和移位情況,筏基上、下部距離和筏基厚度經復檢評定,均符合設計和施工規(guī)范要求,達到預期安全質量目標要求。
參考文獻
[1] 楊宗放.建筑施工手冊(鋼筋工程)[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7.
[2] 江正榮.建筑施工工程師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2.
[3] 建筑施工手冊編寫組.建筑施工手冊(縮印本)
[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2.
[4] 羅邦富.鋼結構設計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89.
作者簡介:劉湧(1968-),男,廣東興寧人,供職于昆明二建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建筑工程常見質量問題治理。
(責任編輯:陳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