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君
每周二的上午,大班的孩子都會開展“小小新聞播報員”的活動,班級里的每個孩子都有上臺播報新聞的機會,這種活動對鍛煉孩子的語言能力很有幫助。
孩子們興奮得樂翻了天,一個個都爭先恐后地要在新聞播報的“電視機”前亮亮相,但除了個別孩子,大多數(shù)孩子播報的質(zhì)量都不高。
于是我每天都會利用一點時間和孩子聊新聞,并跟孩子一起分析新聞的內(nèi)容。幾次之后,我不由地開始思考:如果讓父母也能參與進來,是不是效果會更好呢?
于是我嘗試著通過微信群的方式和家長們進行溝通,說明新聞播報的形式和這個活動的意圖,希望家長能配合老師,有選擇地引導孩子看新聞、給孩子讀報紙,讓孩子了解身邊發(fā)生的事,并幫助孩子準備好要播報的新聞。
一次播報活動中,輪到了女孩子千千,千千站在電視機前遲遲沒有開口,模樣看上去有些緊張,她紅著眼睛看著我,看上去快要哭了。
“老師,我沒準備好。”千千很難過地告訴我。
我輕輕問她為什么沒準備好,千千略帶哭腔地說:“新聞,我看不懂呀!”
安慰了千千后,我利用午休時間撥通了千千媽媽的電話,千千媽媽告訴我,由于自己和先生平時忙于工作,所以看新聞都是爺爺陪著看的。是啊,現(xiàn)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基本上是接送和照顧孩子的主力軍之一,我怎么能忽略了這點呢?
放學時,我主動找千千的爺爺了解,千千爺爺自豪地說:“我每天晚上都帶千千看新聞聯(lián)播!”我似乎開始理解千千那略帶哭腔的無奈,因為新聞聯(lián)播固然是了解國內(nèi)外大事的好平臺,但對于千千這個孩子而言,難免太遠離她的實際生活經(jīng)驗了。
于是我建議爺爺可以陪千千一起看少兒臺的“新聞袋袋褲”之類的節(jié)目,里面播報的主持人多是孩子,而新聞內(nèi)容也更貼近于孩子的生活,當然也便于孩子理解和接受。
爺爺離開后,我又撥通了千千媽媽的電話,因為在平時的溝通中,我了解到千千爸媽在周末休息的時候,一般會帶千千去公園和科技館等地方玩。我告訴千千媽媽,生活中所發(fā)生和看到的事情是孩子所熟悉的,也比較容易被孩子理解和接受,在周末活動的時候讓千千關(guān)心和觀察自己身邊的事情,可以是小區(qū)里發(fā)生的事情,也可以是公園里別致的風景,任何千千看到的她覺得有趣或者困惑的事情都可以成為千千播報的“素材”。
千千的爸媽很用心,在家?guī)颓蕚浜昧诵侣?。等我再次邀請千千來播報新聞時。千千流暢地將自己上周日和爸爸媽媽一起在小區(qū)里觀察到的春暖花開、陽光明媚的景致,用自己的話說了出來。播報完之后,她很開心,因為很生動,小朋友們和我都聽得很認真,千千的小臉上綻開了得意的笑容!
在新聞播報最初的一段時間,不少爸爸媽媽都反映有些“辛苦”,因為孩子感興趣的新聞往往需要爸爸媽媽幫助一起梳理和精簡,這對爸媽來說是個不小的工作量。但看著一個個像千千這樣的孩子,從開始的“結(jié)結(jié)巴巴”、“無所適從”,到后來的“大方”、“自信”、“流利”、“繪聲繪色”,我覺得不僅是我們老師的努力,還要感謝家長們的配合!
家園工作,作為老師的我們真的很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有效溝通的小策略:
溝通的形式:幼兒園的家園互動方式豐富多樣,除手機、電腦等通訊方式外,教室門口的“周計劃”及“通知”能及時反饋幼兒園里的活動。
溝通的時間:溝通最好選擇雙方都方便的時間,如果可以,最好提前和老師約好,這樣做一方面比較尊重老師,另一方面老師也可以就你們需要溝通的內(nèi)容做一些準備,可以達到更好的溝通效果。如果沒有預(yù)約,也不要緊,但要注意不要選擇在老師休息的時間,比如晚飯后,這些時間里,老師一般都在家里,如果不是特別緊急的事情,不適合在這個時候打擾老師和家人的休息。早晚來園離園的時間是與老師溝通的黃金時間。要注意的一點就是當班級有很多孩子的情況下,老師要先兼顧班級情況,然后再和你溝通??梢栽琰c送孩子來園或者接完孩子后稍微等一會兒,都比較合適。在一個老師相對比較空閑的時間,與老師溝通的效果自然也會更好。
溝通的語言:語言在溝通中占很重要的部分。父母在和老師溝通之前,為了達到更好的溝通效果,有必要把要說的先在腦中過一遍,和老師溝通的時候注意自己的言行,把問題說清楚的同時,也要表達對老師的尊重。言語中不要過度袒護自己的孩子,否定老師的說法,要以客觀的態(tài)度和老師溝通。當老師在說的時候,父母也不要隨意打斷。說和聽同樣重要,先耐心地把話聽完,再說出你心里的想法。
溝通的態(tài)度:溝通是平等的,也是雙向的。教師看到的更多的是孩子在園時的表現(xiàn),而家長看到的更多的是孩子在家的行為表現(xiàn)。當老師和家長對于孩子的評價有出入時,不妨靜下心來耐心傾聽對方的想法,客觀全面地對孩子做出評價,不要急于否定對方。當你用尊重的態(tài)度和老師溝通的時候,老師也會以同樣的態(tài)度來對待你。
溝通的效果:溝通的目的是解決問題,為了達到良好的效果,溝通完之后一定要落實到行動。首先,家里人達成一致,積極配合老師。老師和某位家長談話的內(nèi)容,回去一定要和家里所有和孩子接觸的人說,讓大家統(tǒng)一教育的方向,這樣才會讓溝通的效果最大化。其次,有問題及時反饋,溝通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當情況發(fā)生變化的時候,也要及時和老師溝通。最后,要堅持,孩子的行為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可以調(diào)整的,家長不要兩天打漁三天曬網(wǎng),一定要堅持做下去,這樣才會看到效果。
父母的常見問題:
Q1:幼兒園一般每個班級都配有兩位老師,一個保育員,我們跟哪個老師溝通比較好?
有兩種情況比較多見:一種是家長偏向選擇與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溝通,較少與同班的青年教師溝通,另一種是個別重“養(yǎng)”輕“教”的家長只跟生活老師(保育員)溝通。
其實不管是青年教師,還是經(jīng)驗豐富的老教師,都承擔著同樣的工作,而且青年教師由于年紀輕,和孩子家長的代溝小,更好溝通,建議父母在溝通的時候不要都找老教師,也可以和年輕的老師聊聊。
而生活老師是孩子在園時的用餐、午睡等生活環(huán)節(jié)的照料者,幼兒園里的保育員專業(yè)性也是毋庸置疑的。在部分家長的觀念中,孩子生活方面也是我們常說的吃喝拉撒主要跟生活老師溝通就好。事實上,幼兒園里的一日活動始終是保教相結(jié)合的,老師也是生活環(huán)節(jié)的組織者、參與者,三位老師是相互配合的。如果家長習慣性地只跟某位老師溝通,當老師之間偶爾的溝通不及時容易造成家長對老師工作上的誤解。希望家長能夠和孩子的每位老師都建立起溝通互信的關(guān)系。(回答/唐玉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