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應支持中國取得成功,因為這符合美國自己的利益。美國應努力“為中國找到更好的坐席”,即主動支持中國在國際組織中發(fā)揮領導作用。
——美國前財長保爾森在新書《與中國打交道》中說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中國存款保險制度的初衷要從一個基本問題說起,就是銀行業(yè)或者說存款類金融機構是不是競爭性服務業(yè)。如果是競爭性行業(yè),就有市場退出的問題;如果是只有國家經營的少數(shù)幾家銀行的壟斷性行業(yè),也可以不搞退出機制。如果要維護金融穩(wěn)定,那是不是用納稅人的錢?納稅人這個概念過去在中國用得還不多,如今已變得深入人心。如果不用納稅人的錢,那就要有存款保險機制。這就是存保制度的初衷之一。
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中國在未來的5年或10年有50%以上的可能性會滑入中等收入陷阱,這是因為中國太快進入老齡化社會而引起的?,F(xiàn)在中國關鍵的任務是要跨過“中等收入陷阱”,實現(xiàn)6.5~7%的經濟增長速度,這就要求我國在未來的5至7年的時間里,做好全方位改革,解決市場中仍然存在的扭曲。
萬科集團主席王石:往往轉型都是從危機開始的,這個歷史證明是對的。在轉型創(chuàng)新面前,你可以做的是什么呢?目前,中國已經和全球融為了一個整體,你不能還是從一個國家主義、一個民族主義,這樣的角度來看問題,你必須是國際主義,必須是真正的全球化。中國已經無法孤立地單獨存在,盡管萬科95%的市場在中國,但你用的大量的材料是國外的,也就是你的一舉一動、你任何的行為都會影響到全球的這樣一個變化。
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注冊制并不意味著監(jiān)管者缺位,而是使監(jiān)管者的職能和角色發(fā)生變化,從一個替投資者做價值判斷的“家長”,變成維護證券市場公平公開公正的“警察”。
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如果我們不希望像某些發(fā)達國家一樣典當我們的下一代,就不應留下如山的債務給他們處理,而是以負責任的態(tài)度,避免公共政策背離政府長期建立的審慎理財原則。
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不能只從尺度看城市,更要從密度看城市,城市和農村的差別不在于大或小,而在于密集還是稀疏。所以評價城市化的好壞不光要問大小,還要問夠不夠密,要終止單純“攤大餅”。
第一創(chuàng)業(yè)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彭興韻:功能的互補性,注定亞投行不會取代已有的多邊機構,但它也決不是原有多邊際機構的附屬物,更不是簡單的拾遺補缺。進一步地,亞投行的開放、包容性,為它植入了將來演變成全球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基因,其觸角所及,將可能不囿于亞洲,甚至未來有一天,你在美國旅行,暢通而平坦的高速公路,都是賴于它的融資而翻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