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可
經(jīng)常聽說一些老年人,晨練的熱情非常高,在早晨四五點鐘就起床外出運動。各地媒體陸續(xù)報導老年人在晨練時突發(fā)心血管疾病甚至因此猝死的新聞,這給大家敲響了警鐘。實際上,老年人健身寧愿“貪黑”也不要“起早”。那么,老年人對晨練究竟存在哪些誤區(qū),如何才能避免在鍛煉中發(fā)生意外呢?
晨練不宜“聞雞起舞”
經(jīng)過一夜的睡眠,雖然體力得到恢復,從生理上講,人仍然處在一定的抑制狀態(tài)。古人喜歡“聞雞起舞”,如今老人們依舊喜歡晨練,清晨對老年人來說并非最佳運動時間。室內(nèi)外溫差較大,人的血壓容易上升、心跳加快,對身體各項機能本來就在走“下坡路”的老年人來說,有引發(fā)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運動能讓你徹底清醒,給自己神采奕奕的一天,但是,晨練的時間也是有講究的,不能因為過分任性就聞雞起舞。醫(yī)學證明,早晨剛起來的時候,人體各臟器功能尚處于較低水平,難以適應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需有一個逐步調(diào)整的過程,以利生理功能活躍起來。
如果突然進行劇烈運動,肌肉中的血流量急劇增大,加大了心臟的收縮強度與頻率,心肌會因供氧不足而過早疲勞,并出現(xiàn)胸悶、肋痛等現(xiàn)象。起床后就馬上參加鍛煉,勢必對身體造成嚴重的危害。清晨6:00左右是一天中第一個危險時間段。此時,突發(fā)心臟病與中風的危險比平常增加2~3倍。
黎明前或天蒙蒙亮時空氣并不新鮮,絕大多數(shù)植物夜間的呼吸作用,導致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還比較高;園林中、廣場上也處于空氣污染的高峰期,最好是等日出后植物的光合作用開始,氧氣逐漸釋放,空氣新鮮度方能逐漸增高,所以鍛煉最好是在日出后。
中老年人每天鍛煉后應記錄鍛煉的主觀感受,并定期測量血壓、血糖、心律等指標,這也是對鍛煉效果的一個評價,若出現(xiàn)明顯波動需及時就醫(yī)。有醫(yī)生認為,由于中老年人肌糖元儲蓄能力低,冬季運動時可帶上淡糖水,以補充糖分和水分。
黃昏沒空就“貪黑”練
下午3點到5點鐘進行體育運動,是比較理想的時間段,這時空氣比較清潔,對身體健康較為有利。下午是強化體力的時候,肌肉的承受能力比平時高一半左右,尤其是黃昏時分,人體的運動能力達到高峰,視覺、聽覺、觸覺都非常的敏感,心跳加快,血壓也會上升。
問題是,我們不少老年人需要在黃昏時承擔一些家務,如,接放學的孫輩、準備晚餐等,很難有時間進行健身鍛煉。如果黃昏沒空就“貪黑”練,這也是不錯的選擇,比“聞雞起舞”要強得多。
推薦中老年朋友在晚飯后安排適量的體能活動,理由是中國人的生活習慣常常是把最豐盛、也是富含脂肪的食物安排在晚餐,而膽固醇恰恰是在夜間合成。晚餐后的適當運動,可以消耗掉多余的熱量,減少膽固醇的合成,降低升高的血脂,從而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