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慶,陳 卡,胡 林,金小莉,王 閣 (第三軍醫(yī)大學大坪醫(yī)院放療中心,重慶 400042)
宮頸癌是臨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嚴重威脅著女性健康,常發(fā)生于社會經(jīng)濟條件差的國家和地區(qū)[1]。據(jù)統(tǒng)計,近年來宮頸癌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且呈現(xiàn)明顯的年輕化,其發(fā)病率在全球女性惡性腫瘤中僅次于乳腺癌,而在我國高居首位[2]。宮頸癌的治療手段包括手術、放療及化療等。但手術只適用于早期患者,對于局部中、晚期及不能耐受手術的宮頸癌患者,放射治療仍然是首選的治療方案[3],大約85%的宮頸癌患者會接受單獨放療或同步放化療[4]。我國國民健康體檢意識薄弱,宮頸癌發(fā)病時多處于中、晚期(ⅡA 期以后),多選擇根治性放射治療(體外照射和腔內近距離治療)。目前放療外方式較多,其中圖像引導的放射治療(IGRT)在三維適形放療(IMRT)的基礎上加入了時序的概念,是一種新型的四維發(fā)射治療技術。Mackie 等研究發(fā)現(xiàn)IGRT 放療精度更高,正常組織損傷更?。?]。本研究對本院146 例中、晚期宮頸癌患者進行了IGRT 同步化療治療,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2008 年4 月~2013 年11 月間在我院行根治性放療的中、晚期宮頸癌患者146 例,年齡29 ~66 歲,平均46歲。病理學檢查:鱗癌115 例,腺癌22 例,腺鱗癌5 例,其他4例;形態(tài)學分型:菜花型82 例,結節(jié)型53 例,潰瘍型11 例;臨床分期按94 年FIGO 標準進行:Ⅱb 期79 例,Ⅲ期57 例及Ⅳ期10 例。所有研究對象均為初治,血常規(guī)、心電圖及肝、腎功能均無明顯異常,且Karnofaky 評分≥70 分,所有患者放化療前均經(jīng)患者及家屬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1.2.1 放療方案:采用盆腔外照射與高劑量率腔內后裝相結合。首先采用醫(yī)科達8MV-X 線直線加速器進行外照射,3 周后開始腔內照射,外照射方法:患者前期準備充分后行CT 斷層掃描定位,層厚間隔5 mm,范圍自肚臍至坐骨結節(jié)下5 cm,然后勾畫靶區(qū),確定處方劑量。臨床靶體積(CTV)劃分:高危CTV:包括宮頸及近距離治療時腫瘤侵犯的范圍,中危CTV:外照射開始前腫瘤侵犯范圍,低危CTV:顯微鏡下可能侵犯的范圍。GTV:宮頸原發(fā)腫塊。PTV:宮頸原發(fā)腫瘤CTV 外擴1~2 cm,宮體外擴1 cm。其余部分外擴7 mm,盆腔淋巴結CTV 外擴7 mm,正常組織應勾畫膀胱、直腸、小腸、乙狀結腸、盆骨、股骨頭及椎體等。處方劑量:全盆腔大野2 Gy/次,5次/周,總共45 ~50 Gy;淋巴結轉移區(qū)加量20 ~25 Gy。腔內后裝治療:外照射3 周后,采用國產HDR-192Ir 后裝機,“A”點劑量4 ~6 Gy/次,2 次/周,總劑量32 ~40 Gy。
1.2.2 同步化療方案:采用FD 方案同步放化療:靜脈注射順鉑(DDP)25 mg/m2+5-氟尿嘧啶(5-Fu) 600 mg/m2,7 d 為一個療程,共4 個療程。
1.2.3 近期療效評價:治療結束后2 個月行婦科檢查及盆腔CT 或MRI,按照WHO 實體瘤近期客觀療效標準。完全緩解(CR):腫瘤完全消失;部分緩解(PR):腫瘤2 個最大直徑乘積縮小≥50%;無效(SD):腫瘤2 個最大直徑乘積縮小<50%;進展(PD):腫瘤增大或出現(xiàn)新病灶,總有效率為CR+PR。
1.2.4 不良反應:按照美國放射治療腫瘤協(xié)作組急、慢性放射反應評分標準評價治療中及隨訪中的毒副反應情況。
2.1 近期療效:所有146 例患者均順利完成,其中144 例對IGRT 放療同步化療敏感,有2 例不敏感。完全緩解(CR)138例,部分緩解(PR)6 例,無效(SD)2 例,沒有出現(xiàn)進展(PD)病例??偟挠行蕿?8.6%。
2.2 腫瘤變化:選取盆腔大野及縮野定位均為仰臥位癌患者15 例行腫塊變化測量,放療前及放療45 ~50 Gy 時CT 圖像上測定宮頸GTV 平均值分別為121cc,73cc,平均體積減少39.7%;CTV 的平均值分別為226cc,183cc,平均體積減少19.1%,同時測定了宮頸腫塊在最大徑平面上下,前后,左右徑線平均值和了宮及宮旁受侵在最大徑平面各個徑線平均值,發(fā)現(xiàn)在放療45 ~50 Gy 后了宮及宮頸在各個徑線比放療前縮小,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放療前、放療45--50Gy 后子宮、宮頸的變化
2.3 不同臨床分期生存率:ⅡB 期、Ⅲ期及Ⅳ期患者的3 年存活率分別為32(100%),19(90.5%)及10(71.4%),5 年生存率分別為9(81.8%),7(63.6%)及3(42.9%)。
2.4 毒副反應發(fā)生:整個放療過程共有57 例(39.0%)出現(xiàn)消化道癥狀:上消化道25 例,其中Ⅰ級14 例,Ⅱ級11 例,下消化道32 例,其中Ⅰ級9 例、Ⅱ級21 例、Ⅲ級2 例;6 例(4.1%)出現(xiàn)泌尿系統(tǒng)癥狀Ⅰ級2 例,Ⅱ級4 例,無Ⅲ級及以上的泌尿系統(tǒng)毒副反應發(fā)生。62 例(41.8%)出現(xiàn)白細胞降低,Ⅰ級26例,Ⅱ級21 例,Ⅲ級13 例,Ⅳ級2 例。6 例(4.1%)出現(xiàn)貧血Ⅰ級3 例,Ⅱ級3 例; 7 例(4.8%)出現(xiàn)血小板減少,Ⅰ級4例、其中Ⅱ級2 例、Ⅲ級1 例;Ⅲ級以上血液系統(tǒng)人反應16 例(11.0%)。見表2。
表2 放療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宮頸癌的治療原則是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各別患者是可以治愈的[6]。而放療在宮頸癌中的應用最為廣泛,目前臨床上主要有普通放療,三維適形放療(3-D CRT),調強適形放療(IMRT)及圖像引導放療(IGRT)等,其中IGRT 是一種新型放療技術,在IMRT 基礎上加入了時序的概念,充分考慮了解剖組織在治療過程中的運動和粉刺治療間的位移誤差(如呼吸運動、小腸蠕動、膀胱充盈等),可在保證腫瘤最大劑量的同時,限制腫瘤周圍正常組織的劑量,降低正常組織的毒副反應[7-9],Merck D 等研究表明,應用IGRT 可以在線動態(tài)監(jiān)測和矯正幾何位置誤差,提高放療精確度的同時減少了急慢性毒副反應的發(fā)生[10]。
大多數(shù)的研究表明:同步放化療治療中晚期宮頸癌效果優(yōu)于單純的放療,王忠明等研究結果顯示同步放化療治療局部晚期宮頸癌總有效率為95.2%,明顯高于單純放療的82.8%[11],本研究對本院146 例中晚期宮頸癌患者行IGRT放療同步化療,總有效率98.6%,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且容易耐受。所以,IGRT 放療技術不僅可以對靶區(qū)腫瘤給予精確照射,提高靶區(qū)照射劑量,而且對周圍敏感器官可以有效保護,從而減少放射性損傷及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值得臨床推廣。
[1] 龔曉蓉.應用傳統(tǒng)Pap 涂片與液基細胞學檢測進行宮頸癌篩查的效果比較[J].浙江臨床醫(yī)學,2009,11(4):428.
[2] 殷蔚伯,谷銑之.腫瘤放射治療學[M].第四版,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8:2.
[3] Georg P,Georg D,Hillbrand M,et al.Factors influencing bowel sparing in intensity modulated whole pelvic radiotherapy for gynaccological malignancies[J].Radiother Oncol,2006.80(1):19.
[4] 谷銑之,殷蔚伯,余子豪,等.腫瘤放射治療學[M].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8:1007-1050.
[5] Mackie T R,Kapatoes J,Ruchala K,et al.Image guidance for precise conformal radi otheraoy[J].Int J Radiat Oncol Biolphys,2003,56(1):89.
[6] 朗景和.子宮頸癌預防的現(xiàn)代策略[J].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2007,29(5):575.
[7] Not JM,Huh SJ.Two cases of post-radiation osteosarcoma of the sacrum after pelvic irradiation for uterine cervical cancer[J].Eur Gynaecol Oncol,2007,28(6):497.
[8] Rose BS,Aydogan B,LiangY,et al.Normal tissue complication probability modeling Of acute hematologic toxicity in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chemoradiotherapy[J].Int 3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11,79(3):800.
[9] Paley P J,Goff B A,Minudri R,et al.The prognostic signify-cance of radiation dose and residual tumor in the treatment of barrel shaped endo-phytic cervical carcinoma[J].Gynecol Onco,2000,76(3):373.
[10] Merck D,Tracton G,Saboo R,et al.Training models of anatomic shape variability[J].Med Phys,2008,35(8):3584.
[11] 王忠明,劉桂榮,黃關宏,等.中晚期宮頸癌同步放化療近期療效前瞻性研究[J].南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0,3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