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鳴
別閑著,別賣老,保持永遠年輕的心態(tài),生活是心花,定能隨心綻放。
濰坊市大虞街道東園社區(qū)的劉風江,今年68歲,人送外號好幾個:比如“牛人”“中華達人”“東園奇人”“濰坊武林高手”。認識他以后,我想再送他一個外號——“花樣爺爺”。因為,劉風江真是把生活過得花樣百出:開博客、當拍客、耍雜技、搞發(fā)明。
劉風江的“花樣生活”源于一雙旱冰鞋。那是他小孫子的7歲生日禮物。只是收到旱冰鞋的小孫子并沒有高興,反而因為不會滑而大哭起來。劉風江見狀趕緊安慰道:“孩子,別擔心,爺爺可以教你呀!”哪知孫子并沒有領情:“你自己都不會,怎么教我?”說者無意,聽者有心。為了孫子的一句話,劉風江決心一定要學會滑旱冰,然后再教會小孫子。
第二天,劉風江便偷偷買了一雙旱冰鞋,又偷偷跑去空房子苦練起來。由于沒人指點,只能自己摸索,劉風江就按自己的辦法硬滑,他規(guī)定自己扶著墻每天練五十個來回,雖然后來摔得屁股疼了兩個多月,但他還是只用了十來天就掌握了滑旱冰的要領。這一年,劉風江62歲。
耍雜技,“老,在我這不存在”
快速學會了滑旱冰,讓劉風江感受到了一種挑戰(zhàn)自我、超越自我的快樂。他開始對那些特殊技能上了癮。繼滑旱冰之后,他又看上了電視里雜技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獨輪車。62歲的人學騎獨輪車行嗎?
非行不可。那是2008年12月8日,因為當年是奧運年,所以劉風江下定決心一定要在奧運年“啃”下獨輪車這塊“硬骨頭”。剩下的時間總共還不到一個月。而且,學騎獨輪車,劉風江依然只能靠自我摸索。時間緊,任務重,劉風江每天凌晨三點就起床,扶著墻壁練習。一開始無法掌握平衡肯定是騎不走的,于是,他扶著墻上下車練平衡,上來下去的一天要重復幾千次,既累又枯燥,就這樣重復了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他才繼續(xù)摸索下一步的練習。從扶著墻騎行,到逐漸試著放開手,終于有一次不用扶著墻也能往前騎一段了,劉風江成功了。為此他還作了一首打油詩以紀念之:一定攻克獨輪關,二要功成奧運年。三更燈下流汗血,四肢青腫視等閑。五天鞋幫雙雙碎,六只護套拽車爛。七萬余次上下車,八成碩果慰心甜。九牛之力不枉費,十冬梅香出苦寒。個中艱辛,由此可見。
現(xiàn)在,每天早晚劉風江都要騎上30里路,趕集買菜也是獨輪車代步。拎上十來斤蔬菜對劉風江來說根本就是小菜一碟兒,因為他肩扛兩輛自行車都照樣能騎得穩(wěn)穩(wěn)當當?shù)?。騎獨輪車還給劉風江帶來了切實的好處。62歲以前,他的身體并不好,常年要吃降壓藥,羅布麻、利血平,一不吃藥就發(fā)暈??勺詮尿T上了獨輪車,劉風江感覺身體越來越好了,降壓藥也早就不用吃了。
劉風江本計劃著召集一些其他的老年朋友組個獨輪車隊,無奈,把愛運動的老朋友都動員了個遍也沒人參加,至今劉風江都沒找到個車友。其實,獨輪車除了帶給劉風江一些羨慕和贊嘆的目光,也帶來不少非議。最不客氣的一個說法說他是“猴精”作怪,說這種雜技都是小孩兒玩的,他一個六十多歲的人在這胡鬧,沒個老人樣兒。“什么是老人樣兒,為什么人到老年就非得裝個老人樣兒禁錮自己呢?”劉風江認為要求老人以老態(tài)來生活是一種偏見,而他堅持要發(fā)揮自己的能動性,挖掘生命的潛力?!袄?,在我這從來不存在!”
搞發(fā)明,研來制去是幸福
學會獨輪車之后,劉風江一心耍起了雜技,蕩板頂盤子,登高扔草帽,走鋼絲……值得一提的是,耍雜技的所有道具都是劉風江自己制作的,蕩板、登樁、頂盤等,連獨輪車都是劉風江自己做的,而且他還做了大小三種型號八九輛呢。可見,雜技能人對發(fā)明制造也有一套。
其實,劉風江搞發(fā)明由來已久。早在1992年、1993年的兩年時間里他就獲得了8項專利——“快速瓷瓦切割器”“冬青修剪機”“內胎兩用火補鉗”“拔棉花柴機”“內胎突爆防護車輪”“蹲坐兩用便盆”等。這些專利聽起來都很專業(yè),但其實劉風江搞發(fā)明主要為了娛樂生活。尤其是他研制的煙花燃放機,至今已研制到了第5代,其外貌是一輛四輪小汽車的樣子,車上可以放音樂,放置有麥克風,還能同時坐幾個人。平時可以開車代步,“比其他老年代步車拉風多了?!狈昴赀^節(jié),劉風江就用他的煙花燃放機舉行一場煙火晚會,燃燒的花傘高潮時直徑可達40米,可持續(xù)燃燒半個多小時,煙花呈現(xiàn)出白、藍、金等顏色,場景十分壯觀。研制這第5代煙花燃放機,劉風江可謂“三進三出”很費功夫。他沒有專門的車間,就自己在屋子里研制組裝,組裝好了卻開不出家門去,他得先把組裝好的燃放機拆掉,把零件運到門口再組裝起來,運行測試。發(fā)現(xiàn)問題,再從門口拆掉,運回家里繼續(xù)研制組裝。如此往復三次,歷時8個月,第5代煙花燃放機才算完工。
劉風江好琢磨,愛動手。早期老百姓家里還沒有澡堂的時候,他就自己造了個太陽能,給家里建了個浴室。而且,他設計的太陽能在燒熱水的同時還可以化鋁翻砂。通過自己化鋁翻砂劉風江做過寶劍,給自己和老伴兒做好了龍鳳拐杖。家里的電腦桌、椅子、水果刀等都出自劉風江之手。其實,劉風江好琢磨,琢磨的是生活,他愛動手,打造的是幸福。
開博客,花樣生活曬出來
搞發(fā)明,耍雜技,劉風江的生活已足夠充實快樂了,然而這遠不是他生活的全部。65歲那年,劉風江從拼音開始學起,學會了使用電腦和網(wǎng)絡。鍵盤上的字母,離了鍵盤劉風江就不認識了,但他就這樣怡然自得地當起了“博客”。開博客不到3年,劉風江發(fā)了打油詩1100多首,發(fā)微博5000多條,曬圖片3000多張。除了他的雜技,他每天大部分時間都泡在了網(wǎng)上。
除了“博客”,他還當起了“拍客”,在外練雜技時他會支個三腳架用小DV給自己錄段視頻,有時也會把周圍人看熱鬧的表情錄下來,都發(fā)到他的博客上。甚至老伴兒搟大餅、自己蒸大包子,他也錄成視頻傳上了網(wǎng)。
沒事耍耍雜技鍛煉身體,搞搞小發(fā)明鍛煉腦力,寫寫博客曬曬幸福,劉風江的退休生活豐富多彩,其樂無窮。他說他的體會是:“人老體衰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定律,世間生靈必定走的是幼少青壯老弱衰死這條路??抟沧?,笑也走,為啥不能笑著走。笑得有笑的材料貨源,材料貨源的提取得靠自身不斷學習吸取新事物。寫字、畫畫、唱歌、跳舞、打拳、踢毽子等,盡自己的能力去發(fā)揮。別閑著,別賣老,保持永遠年輕的心態(tài),生活是心花,定能隨心綻放。”
生活真是很公平,用心生活的人才配擁有“花樣年華”。
摘自《老干部之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