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芊
“這個時代太二,我不跟了。”崔永元扔下這么一句話,扭頭去做歷史。他不怕得罪誰,只是為了完成自己。
崔永元2001年去了日本,去了NHK。一個正在工作的人問他,要看什么。他說要看張學良,她就在密密麻麻的視頻里給他放了那里張學良最早的視頻,三十分鐘的演講,看完他受了刺激,這是我們的歷史,現(xiàn)在卻在別人手里。
參戰(zhàn)的老兵們正在變老,在失去記憶,更多的已經(jīng)去世了。歷史正在這垂暮的老年人的身上一點點逝去,像溪水,悄無聲息的,崔永元決定去找那些老兵,做口述歷史,在這些老兵的記憶里得到最真切的記錄,他們老了,可能記憶會有偏差,會有中斷甚至混亂,可是沒關(guān)系,十個人不行就一百個人,一百個不行就一千個,這些敘述彼此重疊交叉沖突,又彼此印證補充聯(lián)系,總會呈現(xiàn)出一個相對真實完整的過去。崔永元不下評論不做分析,只是真實地甚至近乎虔誠地記錄。
“我希望五十年以后六十年以后,終于有一本被大家公認的書,不管它是宏觀敘述的還是細節(jié)敘述的,大家認為它是真實的。它在最后寫一句,本書部分資料取自崔永元《口述歷史》就行了?!?/p>
他采訪了三千五百個人,超過兩百萬分鐘的影像資料,還有超過三百萬張的老照片。這些當然不能全放在我的抗戰(zhàn)里,可是他仍然選擇將它們?nèi)ビ涗浵聛?,他不僅僅是在完成一本書,而是在和時間賽跑。2006年的時候他采訪了103位老兵,第二年回訪的時候已經(jīng)有一多半不在了,可是他們的記憶留了下來,他把這工作說成“搶救”。
時間,是記憶之敵。它用它永無止境的不急不緩的腳步,拖住記憶,稀釋它,沖散它,消磨它??墒菤v史不能忘記。它和著整個民族的血淚,奮斗,掙扎,歷史不是財富,對歷史的反思才是財富。
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的國家,是怎樣延續(xù),怎樣繁榮,怎樣陷入危難,怎樣走出泥淖,歷史終究會給我們答案。我們也會在反思中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