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靈敏
專欄作家,資深媒體人。曾任《南風窗》執(zhí)行主編,美國國務院領導力項目訪問學者,新加坡國立大學訪問學者
1924年,英國著名作家愛德華·福斯特以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為背景,創(chuàng)作了小說《印度之行》,以女主角阿德拉小姐的視角表現殖民地印度與宗主國英國之間的溝通障礙,1984年被改編成電影后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近一百年后的今天,印度已經獨立,號稱世界上最大的議會民主制國家,其外在形象和面貌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印度固有的那些讓阿德拉小姐既著迷又疑惑的思想觀念、心理結構、日常生活方式等,因為不曾經歷過社會革命和文化革命的沖擊,一直穩(wěn)定地延續(xù)下來,并對印度的現代化進程發(fā)揮著頑強的文化阻滯力。
印度文化具有強烈的對精神生活特別是遁世、苦行的熱衷。印度總理莫迪就是一個禁欲主義者,和妻子結婚45年只一起生活了3個月。最近,印度“塑料大王”都什拋棄所有產業(yè),出家成為耆那教的一名弟子。這些在中國人看來簡直不可思議。從圣雄甘地到德蘭修女,從泰戈爾到阿馬蒂亞·森,印度在精神層面對人類貢獻良多。這種對于精神和超驗世界的追求,使得世俗生活的成功被降至次要的地位,人們的生活態(tài)度沒那么積極,對不幸容易逆來順受,沒有強烈的改變命運的動力。這也就是為什么公然把人分為三六九等的種姓制度能在印度延續(xù)上千年的原因,也是印度人對那么多觸目驚心的不公、腐敗、效率低下、停電、假冒商品盛行安之若素、不思改變的原因。
2012年7月底,印度曾連續(xù)3天發(fā)生大停電,而且一次比一次嚴重,12億人在40℃的高溫中陷入黑暗。這是迄今為止全球規(guī)模最大的停電事故。印度全國交通一片混亂。在新德里的一處火葬場,工作人員不得不用木柴火化了3具遺體。事實上,印度基礎設施不佳是一個老問題了。印度總人口和中國相差無幾,但發(fā)電規(guī)模只是中國的1/3。即使在首都新德里,一天停電七八次也是家常便飯。印度政府在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后,于2007年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未來5年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額將占全年GDP的9%,總計5000億美元……但好幾年過去了,情況并沒有得到多大改善。
腐敗也是印度的頑疾。2010年,印度爆發(fā)了史上最嚴重的腐敗丑聞。電信部長將大量2G手機運營牌照以低價批給不合資格的企業(yè),涉案金額達310億美元。而時任總理辛格為了保持執(zhí)政聯盟的穩(wěn)定,在拖延了11個月后才加以處理,更是犯了眾怒。1980年代末的軍火采購丑聞,更使得拉奧總理成為印度第一個面臨刑事指控的總理。近年來,印度多次發(fā)生部長在索賄時被記者偷拍的情況。2015年5月,印度政府委托國家應用經濟研究委員會所做的行賄成本的調查出爐,該調查顯示,行賄已經成了印度人的生活方式,不僅商人要向官員行賄以獲得合同,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需要賄賂作為潤滑劑。比如當一個人到警察局報警時,如果不向警察行賄,那么他的案件很可能就不被受理。寡婦得不到她丈夫的死亡證明以便獲得微薄的津貼,是因為她承擔不起得到證明應交的賄賂。
對于精神生活的高度重視,一方面使得印度人漠視世俗的成功和不幸,另一方面又使得他們在面對宗教問題時非常偏執(zhí)不寬容。在奧斯卡獲獎影片《貧民窟里的百萬富翁》中,身為穆斯林的男主人公賈馬爾要回答這樣一個問題:羅摩神手中握的是什么?羅摩神是印度教的神祗,賈馬爾本來是回答不了這個問題,但他母親被印度教徒殺害的場景,幫助他選擇了正確答案。片中印度教徒手持長刀和火把砍向穆斯林的慘烈場景,是印度綿延不絕的宗教沖突的真實寫照。印度的宗教矛盾歷來十分突出,其中以印度教徒與穆斯林之間的矛盾尤為尖銳,歷史上他們之間爆發(fā)過無數次流血沖突,死傷人數和毀壞財物之多,已超越巴以沖突,被稱為二戰(zhàn)以來和平時期最大的悲劇。
而伴隨著印度放寬對華簽證申請,以及印度總理莫迪訪華帶來的雙邊經濟關系的升溫,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前往這塊神奇之地。對一個外來者來說,印度不僅僅是泰姬陵或有2億中產階級的潛在市場,它還是一個從傳統向現代過渡的社會,新舊參半,落后與進步并存,走向現代化的道路還很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