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瑋
四五歲的時候,媽媽教我背古詩詞。那時不覺得背詩痛苦,詩詞押韻,和兒歌差不多,“粒粒皆辛苦”“上山打老虎”,也分不出高下,背著玩就是了。
慢慢地,我就長大了。
春天,看到盛開的桃花,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冬天,寒風凜冽,天色陰沉,行人急匆匆地奔走,到家后,在爐邊烤火,外邊洋洋灑灑地下起了雪。我知道了什么是“晚來天欲雪”,什么是“紅泥小火爐”。
夏天,跟爸媽去湖里玩,小舟在荷葉間穿行,我知道了什么是“接天蓮葉無窮碧”,什么是“水光瀲滟晴方好”。
秋天,過了天高云淡的時節(jié),就是涼風乍起、梧葉飄黃,我知道了什么是“老樹呈秋色”,什么是“苒苒物華休”。
約會的時候,知道了什么是“月上柳梢頭”;逛燈會的時候,知道了什么是“一夜魚龍舞”。
愁的時候,“佇倚危樓風細細”;樂的時候,“春風得意馬蹄疾”。
小的時候,“臥看牽??椗恰?;長大之后,“金風玉露一相逢”。
我背的那些詩詞,像一幅幅看不懂的畫,存在心里。一天,遇到了某個風景,某種心情,忽然就明白了那首詩、那句詞、那幅畫。那種感覺,像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如此恰當,以至于無法用其他的語言來形容。記住了詩詞,記住了風景,也記住了情。
至于背詩詞具體的用處,作為一名理科生,工作中的確用不到。但當年我的情書寫得極好,就憑這個,我就覺得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