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蕾
摘 要:本文從高校公寓采購現狀入手,分析高校公寓管理采購存在的實際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和改進建議。從而實現明確采購職責部門,落實相關采購執(zhí)行辦法,并完善后續(xù)供應商管理和評估的流程,以實現校方和供應商雙贏的目標。
關鍵詞:高校采購;高校供應商管理
1 高校公寓供應商管理現狀
1.1 高校公寓管理現狀
有統計數據顯示,2004年到2010年間,我國共畢業(yè)大學生3321萬人,平均每年以15%的漲幅遞增。如此多的畢業(yè)生,也給高校后勤管理,特別是高校公寓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這么多的在校生,如何讓后勤服務每天平穩(wěn)、有序、保值、保量的完成,以及如何讓這些在校大學生有一個舒適、整潔的住宿環(huán)境,都是縈繞在后勤部門、公寓管理部門眼前的重要問題。
1.2 高校公寓供應商管理現狀
數量眾多的在校生,每天的吃、穿、住、行都是一項大工程。如何保障各種物資充足有序的進入校園,如何為學生及時、足量的提供各種公寓用具等物品呢?目前高校的做法是,大宗、高值物品,由政府部門或者學校官方統一出面,組織各種招投標項目,通過招投標的管理,來選出合適的供應商,并由這些供應商根據學校的要求,提供相應的物品。對于價值較小的、比較零散的采購,則由校方、或是相關使用部門,直接提出采購申請,得到校方相應管理部門授權后,由相關部門負責直接采購,然后交付給使用部門。算的上是一種并行的兩軌補充制度,在大多數需求單一、變化不大的情形下,可以滿足高校的日常需求。
2 高校公寓供應商管理不足
然而,隨著高校招生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在校生人數的快速遞增,這種相對平穩(wěn)的并行的兩軌補充制度,已經逐步無法滿足高校后勤實際管理工作的需要。以下從三個方面來簡要陳述現行管理模式的不足之處。
2.1 牽頭管理部門不明確
作為高校工作人員,在工作中肯定有遇到過這類情況。因為某項活動或者某件事務,涉及到需要臨時采購某樣物品。然而這項物品屬于比較新穎的。這個時候,查找采購的物品大類,找不到相關分類,找校方相關部門去申請吧,但是,找了幾個部門下來,這些部門都認為,這樣物品不屬于他們所在部門的采購范圍,或者說他們也沒有權限采購這項物品。那么作為使用部門,正急需該物品來完成一項重要的活動或事件,拖不得,只好使用部門自己打申請,一級一級的向上申請采購。流程是都符合相關規(guī)定了,但是時效性是否能滿足使用部門的實際需求,那就誰都不得而知了。
2.2 招投標模式實際執(zhí)行效率不高
目前國內高校根據規(guī)模大小,普遍采用以下兩種招投標模式,即兼管模式、分散模式。所謂兼管模式,采取此模式的高校是由學校招投標辦公室(虛擬機構)進行牽頭,使用部門需要采購或招標必須向招標辦公室匯報集中,然后由招投標辦公室指令由某個職能部門負責牽頭進行招投標,其后續(xù)工作由職能部門和使用單位負責完成。這種模式有利于宏觀掌控的靈活性,但不利于管理,特別是后續(xù)工作難于掌控,往往會使之失控。就如上文所舉案例,使用部門實際要采購時,發(fā)覺沒有任何部門愿意承擔采購責任,只能一級一級向上申請,希望最終由負責兼管的校方招投標辦公室來進行委派牽頭。
第二種,分散模式。采取此模式的高校,既沒有招標采購的專門機構,也不是由某一職能部門集中負責,而是根據業(yè)務所需,不同采購項目由不同的職能部門負責:儀器設備采購由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負責,圖書資料采購由圖書館負責,教材采購由教務處負責,家具和后勤采購由后勤處負責,基建和維修由基建處負責,醫(yī)藥采購由校醫(yī)院負責等。采取這種模式,有利于管理上的靈活性和采購工作的針對性,但其過于分散,有一種各自為政之嫌,不利于調控,也給招投標的監(jiān)察工作帶來一定困難,一旦碰到有跨部門的協同采購,那么事情將很難推進。最終還是需要交由校方更高層次的管理部門來指派任務。
2.3 供應商管理和評估流程的缺失
由于是高校采購尚處于各自為政的情況,相應的完成招投標,實現采購目的之后,對供應商的管理和評估,基本處于缺失狀態(tài)。大多數采購人員對供應商的想法是,就是一錘子的買賣,哪怕本次中標的供應商做的再好,下次采購也不可能讓不是最低價的供應商中標。采購人員抱著不行就換,反正只要是最低價中標的原則得到實施就行的態(tài)度,自然不會關心供應商中標之后的表現和未來的提升。不僅對供應商不利,不利于供應商追求改善,提供高質量服務,也不利于學校壓縮采購成本,實現最優(yōu)化的采購,即在此價格區(qū)間內買到最高質量的產品。這種招投標模式,只追求價格的最低,必然帶來產品質量的下降與服務品質的缺失。
3 高校公寓供應商管理改善
針對上述列出高校公寓采購中存在的問題,筆者作為高校公寓管理人員,嘗試找出一些解決方案,以提高相應的管理實踐效率。改進方案如下。
3.1 明確采購責任部門
對于采購牽頭部門職責不明的問題,只能依托于校方管理層將管理職責進行更明確的劃分。在集中采購歸口部門明確的前提下,各部門可以負責自己相關使用零散物品的采購。如果遇到跨部門或者歸類困難的物品采購情況,則須由校方制定處理意見章程,或召開臨時采購決策會議,以盡快解決使用部門的需要。
又或者,可以考慮學校全年度的采購總金額,考慮是否有必要設置專門的采購機構。例如武漢大學采購與招投標管理中心,中國海洋大學招投標管理中心都設立了獨立的采購機構。不僅有獨立的編制和運營經費,并且還兼有管理和服務的只能,全校所有的招投標工作都由此部門統一負責,統一運作,也就不存在部門之間采購范圍無法界定的問題。這種模式有利于管理,也利于責任歸口。同時,由于招投標人員的穩(wěn)定性,可以對招投標之后的供應商管理和評估,進行跟蹤考察,以確保每年采購的物品和服務質量都比上年度有提升。
3.2 根據實際需要,制定符合本校、本部門實際的采購模式
在明確了采購責任分配與歸屬后,校方可以考慮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采購一攬子計劃。例如校方可以統計過去幾年的采購歷史數據,將采購的所有物品根據使用功能或是其他指標,分成若干個大類。對于每個大類,給予不同的重視程度,也就是不同的實際處理方法。例如高值耐用品,校方可以組成專門的工作小組來臨時開會決議,并責成相關人員隨時追蹤進度,以周報的形式抄送給各會議成員。一旦有需要,會議可以隨時舉行。對于低值易耗品,可以考慮是維持現有各部們重復直接采購的模式,還是考慮外包給統一的第三方供應商,又或者交由某個部門統一匯總全校月度需求數據,統一前往采購。這都可以根據學校自身的情況與偏好來選擇,在校方制度允許下,只要能讓各部門合理需求得到最快最有效的滿足的方式,就是可行的。
3.3 供應商分類,并按類制定不同評估管理方法
對于采購來說,招投標只是開始,真正的工作重心是供應商的管理和評估。只有長期合作的供應商,才可能最大限度的配合學校,才可能提供最符合學校要求的產品與服務。在招投標結束后,學校相關部門應組織對供應商進行分類,并對每類供應商制定相關的管理和評估標準。例如公寓用品,床、書桌、板凳等,都是長期使用的耐用品,絕非一錘子買賣的輕松任務。相關責任部門可以定期統計這些用品的使用狀態(tài)、質量情況,并及時向供應商反饋,要求對方整改。這些對供應商管理和評估的要求,都可以寫入到招投標合約中學校也可以設置供應商評分體系,對現有的供應商進行評級,一旦分數低于某個底線,則取消該供應商下年度投標資格。長久的合作,才是對校方和供應商都有利的模式。
參考文獻
[1]胡芳.探究高校采購模式.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