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雨陽
PICC與CVC在婦科腫瘤化療患者中的應用比較
鄭雨陽
目的 了解經外周中心靜脈置管(PICC)與頸內靜脈置管(CVC)在婦科腫瘤化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53例婦科腫瘤患者, 按隨機數字法分成甲組28例和乙組25例。甲組實行PICC, 乙組實行CVC。對比兩組置管成功率、置管操作時間、導管留置時間、靜脈炎發(fā)生率。結果 甲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乙組(P<0.05);兩組置管總成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甲組置管操作時間較乙組短(P<0.01);甲組導管留置時間較對照組長(P<0.01);甲組靜脈炎發(fā)生率高于乙組(P<0.05)。結論 PICC與CVC在婦科腫瘤化療患者中應用各有優(yōu)缺, 建議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選擇。
經外周中心靜脈置管;頸內靜脈置管;婦科腫瘤;化療
婦科惡性腫瘤發(fā)病在近年來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1], 化療是常用的治療方法之一, 患者輸液時間較長且部分化療藥物對血管的損害也較大。經外周中心靜脈置管(PICC)和頸內靜脈置管(CVC)都是較為常用的穿刺方法[2], 較常規(guī)靜脈輸液則有效的減輕了患者的痛苦。作者將PICC和CVC分別應用到婦科腫瘤化療患者中, 旨在為該類患者尋找合適的置管方式, 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4月~2014年3月的53例婦科腫瘤患者按隨機數字法分成甲組28例和乙組25例。甲組患者年齡25~79歲, 平均年齡(46.07±9.85)歲;身體質量指數(BMI)16~22 kg/m2, 平均BMI(18.25±6.33)kg/m2;宮頸癌18例, 子宮內膜癌2例, 卵巢癌7例, 輸卵管腫瘤1例。乙組患者年齡23~78歲, 平均年齡(46.22±9.09)歲;BMI 15~23 kg/m2,平均BMI(18.44±6.49)kg/m2;宮頸癌16例, 子宮內膜癌2例,卵巢癌5例, 輸卵管腫瘤2例。所有患者均為多程化療需長期接受輸液治療者, 常使用的藥物有更生霉素、5-FU、新福菌素、順鉑、環(huán)磷酰胺、阿霉素等, 每次均使用其中2~4種,且無置管禁忌證, 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兩組在年齡、腫瘤類型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甲組實行PICC
1.2.1.1 導管來源 導管來源為美國BD公司生產, 商品名為福彼樂, 導管總長度為65 cm。
1.2.1.2 選擇導管 先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 并查看血管情況, 以此為依據選擇相應的導管, 本組中均采用5Fr、3Fr規(guī)格的導管。
1.2.1.3 選擇體位 患者去枕平臥, 需穿刺的一側上肢外展90°, 頭偏向需穿刺對側約45~60°左右。對伴隨嚴重呼吸困難而不能平臥的患者可選取半臥位, 需穿刺側上肢與軀干呈垂直位。
1.2.1.4 確定穿刺靜脈 穿刺靜脈均在上肢, 包括貴要靜脈、正中靜脈、頭靜脈。
1.2.1.5 穿刺方法 選取穿刺靜脈確定穿刺點后, 對穿刺部位進行清潔消毒, 常規(guī)鋪巾及帶無菌手套, 常規(guī)穿刺, 見回血后壓低角度再進1~2 cm, 在確定穿刺針外套進入血管后,穿刺者使用中指將套管尖端所在的血管壓住, 后將針芯撤退并置入導管, 將外套管退出, 當導管進入超過外套管長度時,用手指壓住穿刺外套前端將導管固定, 當外套管完全退出后繼續(xù)將導管插入直至上腔靜脈, 拔出導絲, 體外留置導管6~8 cm。
1.2.1.6 封管及固定 封管采用正壓封管法, 封管液為1:250~500濃度的肝素液, 緩慢推入后將導管末端連接肝素帽,使用護膚膜將其妥善固定在皮膚上。
1.2.2 乙組實行CVC
1.2.2.1 導管來源 深圳益心達醫(yī)學新技術有限公司生產,導管型號為4F, 管徑為16 G。
1.2.2.2 選擇穿刺體位及穿刺點 患者去枕平臥, 將頭偏向左側, 穿刺點多為心鎖骨下1 cm處。
1.2.2.3 穿刺方法 常規(guī)消毒皮膚, 并鋪無菌孔巾, 1%利多卡因2 ml行局部麻醉, 完成后進行穿刺, 針尖指向同側胸鎖關節(jié)后上緣, 先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試穿見回血后, 將導管穿刺針引入, 保持負壓下緩慢進針, 見回血后, 操作者左手將針頭固定, 右手引入導絲, 長度合適后邊進入導絲邊退針頭, 擴張器擴充皮下, 在導絲的輔助下將導管置入鎖骨下靜脈, 深度約為15 cm左右, 后連接三通輸液裝置, 常規(guī)縫合后使用一次性貼膜覆蓋, 并拍胸片以了解導管位置。
1.2.3 護理方法 兩組均采用相同的護理方法:操作前耐心的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置管的原因、置管的目的、置管方法、優(yōu)勢、注意事項等;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告知置管時的配合方法, 以減輕患者的恐懼、焦慮心理, 為導管的順利插入創(chuàng)造條件;置管中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 包括呼吸、神色等;置管后針對常見并發(fā)癥實行預防護理, 并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功能鍛煉, 防止血栓的發(fā)生。
1.3 觀察指標 兩組置管成功率、置管操作時間、導管留置時間、靜脈炎發(fā)生率。其中置管成功率包括一次置管成功、二次置管成功、三次置管成功。一次成功是指一針見血或三次以下的皮下探測動作;二次成功為另選穿刺點進行穿刺,包括三次以下的皮下探測動作;三次成功類推[3]??偝晒橐淮沃霉艹晒εc二次置管成功總和。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里所有數據均由SPSS13.0數據分析軟件處理而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置管成功率 兩組一次置管成功率和二次置管成功率之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但總成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置管成功率及靜脈炎發(fā)生率比較[n (%)]
2.2 置管操作時間及導管留置時間 兩組置管操作時間及導管留置時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見表2。
表2 兩組置管操作時間及導管留置時間比較
表2 兩組置管操作時間及導管留置時間比較
注:兩組比較, P<0.01
組別例數置管操作時間(min)導管留置時間(d)甲組2812.63±4.3564.73±12.51乙組2524.88±5.9928.46±11.39 t 8.583210.988 P<0.01<0.01
2.3 靜脈炎 兩組靜脈炎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3。注:兩組比較, P<0.05
表3 兩組靜脈炎發(fā)生比較(例%)
化療是治療腫瘤的常用方式, 但治療需經歷一定的時間,期間反復穿刺和大劑量的藥物使用可導致患者機械性靜脈炎的發(fā)生[4,5], 給患者造成較大痛苦。PICC和CVC都是直達中心靜脈的置管方式, 末端一般位于上腔靜脈, 且管腔血流量較大, 藥物進入后可被血液快速的稀釋, 故能較常規(guī)靜脈輸液方式可有效的減少靜脈炎的發(fā)生[6]。本文選擇28例行PICC(甲組)和25例行CVC(乙組)的患者進行比較, 發(fā)現甲組一次置管成功率較高(P<0.05), 且一、二次置管總成功率達100%, 而乙組有1例患者經歷三次置管, 雖該組一、二次置管總成功率低于甲組, 但兩組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甲組置管操作時間較短、導管留置時間較長(P<0.01)。但甲組靜脈炎的發(fā)生率明顯高于乙組(P<0.05)。與甲比較, 乙更早的被應用到臨床中, 其需經麻醉輔助, 操作過程中風險更大, 且其穿刺成功后需將導管縫合并固定在皮膚上, 后期若護理不到位, 可一定程度的影響導管留置時間。但該方式在操作過程中若嚴格掌握適應證及明確置管部位,并嚴格無菌操作, 可有效地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同時其導管留置長度比PICC短, 故靜脈炎的發(fā)生率更低。PICC經淺靜脈穿刺, 操作較為直接, 且穿刺點較淺, 容易止血, 同時其可由護理人員單獨進行操作, 無需麻醉進行輔助, 故操作時間較短, 一次置管成功率較高[7,8]。PICC的穿刺部位多為貴要靜脈、肘正中靜脈、頭靜脈等, 較CVC能更好的進行固定和維護, 故導管留置時間相對CVC較長。但PICC導管較長,留置于靜脈內, 致使靜脈炎的發(fā)生率增加。
綜上所述, PICC具有一次置管成功率高、操作時間短、導管留置時間長的優(yōu)點, 但并發(fā)癥較多;而CVC雖一次置管成功率較PICC低, 且操作時間長, 導管留置時間短, 但其導管較短的優(yōu)勢有效的避免了靜脈炎的發(fā)生, 建議在實際的運用中依據患者情況進行選擇。
[1] 孔楚燕.PICC在婦科腫瘤化療中的應用與護理體會.醫(yī)學信息, 2013, 26(6):331-332.
[2] 吳利軍.腫瘤化療患者置管后的護理體會.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 2012, 14(15):344.
[3] 李青兆,方海棠.惡性腫瘤化療中CVC與PICC應用的臨床觀察.中國民康醫(yī)學, 2010, 22(6):700.
[4] 易詩瓊.化療患者PICC與CVC臨床應用比較.醫(yī)學信息, 2012, 25(5):62-63.
[5] 田景華.腫瘤患者中心靜脈置管PICC與CVC的應用比較.職業(yè)與健康, 2008, 24(2):189-190.
[6] 費良梅.腫瘤化療患者PICC與CVC的應用比較.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3, 11(31):315-316.
[7] 張義玲,趙春麗,劉均娥.北京市某三甲醫(yī)院腫瘤患者對PICC相關知識認知度現狀調查.齊魯護理雜志, 2013, 19(17):16-18.
[8] 吳紅娟,陳雪峰,張美英,等.腫瘤患者PICC置管主要并發(fā)癥及其相關因素分析.中華護理雜志, 2008, 43(2):134-13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2.139
2014-08-12]
450000 鄭州大學第四附屬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