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申
血常規(guī)聯(lián)合C-反應蛋白檢驗在區(qū)分小兒感染類型中的臨床價值
王 申
目的 探討血常規(guī)聯(lián)合C-反應蛋白(CRP)檢驗在區(qū)分小兒細菌感染與小兒病毒感染中的價值。方法 50例細菌感染患兒作為觀察組, 同期50例病毒感染患兒為對照組, 均行血常規(guī)檢驗, 統(tǒng)計白細胞計數(shù)(WBC), 并行CRP檢驗, 統(tǒng)計CRP濃度, 對比兩組數(shù)據(jù)。結(jié)果 觀察組CRP濃度(39.6±2.8)mg/L, WBC(16.8±0.9)×109/L, 均高于對照組(4.6±0.8)mg/L和(5.5±0.6)×109/L, 且觀察組CRP異常率及白細胞異常率均顯著性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血常規(guī)聯(lián)合CRP檢驗有助于明確小兒感染的類型, 對指導臨床治療具有一定價值, 值得推廣。
小兒感染;C-反應蛋白;白細胞計數(shù);聯(lián)合檢驗
小兒感染極為常見, 其病原體可分為細菌及病毒, 臨床治療方案有所差異??梢娫缙谟行цb別感染類型, 對提升預后, 保障患兒身體健康意義重大。目前臨床多以單一血常規(guī)檢驗或CRP檢驗結(jié)果鑒別類型, 具備一定的指導價值, 在此基礎上, 本院進一步將兩種檢驗方案聯(lián)合, 臨床效果更為顯著。現(xiàn)總結(jié)100例患兒的對比資料, 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50例兒科細菌感染患兒作為觀察組, 50例兒科病毒感染患兒作為對照組?;純喝朐簳r間均在2013年1~12月, 診斷標準參考《兒科疾病診療標準》[1]。觀察組中男27例, 女23例, 年齡2個月~9歲, 平均年齡(6.1±1.6)歲;對照組中男26例, 女24例, 年齡3個月~10歲, 平均年齡(5.9±1.2)歲, 兩組患兒均伴隨輕重程度不一的發(fā)燒、高熱、咳嗽等臨床癥狀, 同時均排除合并先天性心臟病、病毒性心肌炎、肌無力、重癥肺炎、腎炎、乙肝、繼發(fā)性醫(yī)源性感染、手術(shù)治療后感染等患兒[2]。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檢驗方法 所有患兒均行血常規(guī)聯(lián)合CRP檢驗。入院第1天采集指血, 其中40 μl置入抗凝錐形管, 做白細胞計數(shù)備用;另20 μl置入裝有CRP預稀釋液的管內(nèi), 做CRP檢驗備用。白細胞計數(shù)選用分類血球計數(shù)儀(MEK-722A5, 日本光電), CRP濃度檢測應用免疫比濁法, 一起為Quick Reda 檢測儀(芬蘭Orion Diagnostica), 檢測方案嚴格遵循設備說明書[3]。以WBC>10×109/L為白細胞計數(shù)異常, 以CRP>10 mg/L為CRP異常。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CRP濃度(39.6±2.8)mg/L, 46例患兒CPR異常, 均高于對照組(4.6±0.8)mg/L與1例異常;觀察組WBC(16.8±0.9)×109/L, 31例患兒白細胞計數(shù)異常, 高于對照組(5.5±0.6)×109/L和0例異常,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而觀察組組內(nèi)對比顯示, CPR異常率高于白細胞計數(shù)異常率(χ2=12.705, P<0.05)。
表1 兩組患兒CRP及WBC檢測結(jié)果[ x-±s, n(%)]
小兒細菌感染或病毒感染, 臨床上多以肺炎、上呼吸道感染、腸道感染(腹瀉)等疾病較為常見[4], 而不同病原菌感染類型患兒, 其臨床給予抗生素類別不一, 均對感染源細菌或病毒有著較強的針對性, 這對于避免抗生素泛濫使用,提升治療效果有積極的意義[5], 因此其臨床診斷及感染源的鑒別就顯得尤為重要。CRP主要由肝臟生成, 正常情況下血清含量較低, ≤10 mg/L。臨床研究顯示, 急性感染或組織損傷6 h內(nèi), 肝臟將迅速增加CRP的合成量, 使其血清濃度迅速上升, 且其半衰期也在6 h內(nèi), 因此對疾病較為敏感, 可以作為檢測部分感染性疾病的有力指標[6];白細胞則為血清主要免疫細胞, 機體受細菌感染后, 其血清含量將自發(fā)性提升[7]。雖然兒科感染類型鑒別的金標準為病原學檢測, 但受鑒別耗時、采集方案耐受性差等問題的影響, 臨床一般多建議應用上述兩種方案做一般性鑒定。本研究可證實其具備一定的有效性, 觀察組CRP及WBC均高于對照組, 但亦可能造成誤診:觀察組中尚有4例CRP正常、19例WBC正常。這提示需要將兩種檢驗方案有機結(jié)合, 以提升確診率。
本研究同時還證實, 單獨檢測CRP, 其敏感性更高, 這可能是因為小兒血常規(guī)WBC正常范圍基礎值較寬, 部分患兒白細胞基數(shù)較低, WBC出現(xiàn)一定升高, 亦可能還在正常范圍中。因此, 作者認為不應該以單獨血常規(guī)檢測作為鑒別方案。另一方面, 考慮到CRP半衰期較短, 檢驗操作簡單, 速度快,且血液樣本量需求少, 因此可以將其作為評價臨床用藥有效性的重要指標。
綜上所述, 本研究可證實, 單獨行血常規(guī)檢測以鑒別小兒感染類型存在較高的誤診率, 配合開展CRP檢測意義更高。同時, CRP檢測可作為反應疾病治療效果的關(guān)鍵指標,值得推廣。
[1] 李興華, 王榮國.兒科疾病診療標準.上海:上海醫(yī)科大學出版社, 1997:110-111.
[2] 魏升云, 湯淑斌, 李虹, 等.寶雞地區(qū)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原的多中心研究.中國婦幼健康研究, 2012, 23(3):314-317.
[3] 杜興華, 孫蕊, 梅偉, 等.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在兒科感染中的臨床應用.昆明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3(11):87-88, 96.
[4] 全瑩禹, 黃英, 閆莉, 等.重慶市秋冬季支氣管哮喘患兒急性加重與呼吸道非細菌病原感染分析.實用兒科臨床雜志, 2011, 26(10):742-744, 761.
[5] 王曉暉, 黃芳.兒童呼吸道感染病原學及抗菌藥物使用分析.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 2014, 23(2):196-199.
[6] 趙金強, 高敏, 成宇, 等.CRP在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應用.中國熱帶醫(yī)學, 2008, 8(9):1585-1586.
[7] 楊永弘, 馬香.小兒呼吸道感染的細菌病原.實用兒科臨床雜志, 2011, 26(4):229-23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4.021
2014-09-09]
455000 安陽市婦幼保健院兒內(nèi)三科血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