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鳳玲
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護理效果的影響分析
許鳳玲
目的 探討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護理效果的影響。方法 120例糖尿病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60例。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 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健康教育, 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兩組患者干預前空腹血糖和餐后2 h的血糖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的血糖值均有所下降, 但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于糖尿病患者進行有效的健康教育, 可明顯改善患者血糖水平, 效果良好,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健康教育;糖尿病;護理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高血糖則是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 或兩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時長期存在的高血糖, 導致各種組織, 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jīng)的慢性損害、功能障礙[1]。臨床表現(xiàn)主要有多飲、多尿、多食和消瘦、疲乏無力、肥胖等癥狀。對于該類患者的護理應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指導配合健康教育加強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健康教育是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tǒng)的社會教育活動, 使人們自覺地采納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 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 預防疾病, 促進健康, 提高生活質(zhì)量, 并對教育效果作出評價。為了探討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護理效果的影響, 作者選取80例糖尿病患者進行研究分析,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0例,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60例。其中觀察組男40例, 女20例, 平均年齡(61.8±3.5)歲, 平均病程(6.7±2.8)年。對照組男38例, 女22例, 平均年齡(60.9±3.9)歲, 平均病程(6.3±3.1)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入院后均進行常規(guī)的藥物治療及護理, 醫(yī)護人員進行口頭告知患者相關知識和注意事項。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健康教育, 具體措施如下。
1.2.1 發(fā)放健康教育手冊 在醫(yī)院內(nèi)對糖尿病患者發(fā)放健康教育手冊, 定期舉行有關該疾病的知識講座, 患者有疑問時及時進行講解, 加強患者對疾病的認識, 播放相關視頻。
1.2.2 飲食護理教育 疾病多從口入, 膳食結構是否合理對糖尿病患者長期控制血糖及預防并發(fā)癥有重要意義。目前國際上推薦的糖尿病飲食為高碳水化合物低脂飲食, 即碳水化合物提供的熱量占總熱量的50%以上, 脂肪供熱的比例不能超過30%, 在合理控制總熱量的基礎上, 適當提高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對改善糖耐量和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均有益處。因此糖尿病患者飲食應注意以下幾點:①選擇多樣化,營養(yǎng)合理的食物, 碳水化合物占總熱量的50%~60%, 主食食品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②限制脂肪的攝入量, 適量選擇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蛋白質(zhì)攝入標準, 成人患者為1 g/(kg·d), 孕婦、哺乳婦女為1.5 g/(kg·d), 兒童為2~3 g/(kg·d)。③食物選擇提倡多用粗糧、雜糧代替部分米面;肉類食品少食肥肉、內(nèi)臟等。④合理安排餐次, 每日保證三餐。
1.2.3 自我檢測 護理人員耐心告知患者的血糖監(jiān)測時間、監(jiān)測方法及注意事項, 使患者積極參與疾病的預防, 進行有效的血糖監(jiān)測, 預防疾病的加重。
1.2.4 運動指導 適當?shù)倪\動可以降低血糖及體重, 增強體質(zhì), 改善胰島素的敏感性, 促進血液循環(huán), 減少并發(fā)癥。心功能良好的患者, 在醫(yī)生指導下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如漫步、太極拳、慢跑等, 運動要持之以恒, 循序漸進, 感到身體舒服為標準, 不能過量。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在健康教育的護理干預前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的血糖值。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 ±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餐前餐后血糖情況。護理干預前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兩組患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干預后觀察組血糖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血糖變化比較( x-±s, mmol/L)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 主要原因有兩方面:①遺傳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病幾率非常高, 臨床發(fā)現(xiàn)有多種基因突變, 如胰島素基因、胰島素受體基因。②環(huán)境因素:進食過多、體力活動減少導致肥胖也容易患上糖尿病。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 但是糖尿病并發(fā)癥非常嚴重, 如糖尿病病足、糖尿病腎病、糖尿病眼病等, 直接危及患者生命, 影響器官功能[2]。目前沒有一種方法可以根治糖尿病, 只有指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 因此對患者的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患者樹立健康意識、促使患者改變不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 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3]。通過健康教育, 能幫助患者了解影響健康的不良行為, 并能自覺地選擇有益于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這種方法可以預防糖尿病病情加重, 提高和維護患者的健康。
在本文研究中, 通過對兩組患者的研究, 在護理干預前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觀察組進行健康教育后, 觀察組的餐前餐后血糖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因此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有很好的臨床效果。
綜上所述, 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 對疾病有積極的臨床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張金鳳.優(yōu)質(zhì)護理在提高糖尿病護理質(zhì)量中的應用探討.中國實用醫(yī)刊, 2015, 42(4):93.
[2] 何藝芬.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的作用.醫(y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 2014, 23(12):449.
[3] 李小華.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護理效果的影響.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 2014, 8(1):209-21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7.179
2015-06-02]
467161 河南省濮陽市中原油田第七社區(qū)第一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