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華 趙暉 王超 楊玲 薛曉軒
彩色多普勒超聲與非酒精性脂肪肝辨證分型的相關性研究
李文華 趙暉 王超 楊玲 薛曉軒
目的 探討非酒精性脂肪肝中醫(yī)辨證分型與彩色多普勒超聲表現(xiàn)之間的相關性。方法 檢測100例常見中醫(yī)證型非酒精性脂肪肝肝氣郁滯型(44例), 痰濕內阻型(30例), 痰瘀阻絡型(26例)的超聲聲像圖表現(xiàn)及血流動力學參數, 并與健康對照組(30例)比較。結果 肝氣郁滯型脂肪肝以輕度為主, 痰濕內阻型脂肪肝以中度為主, 痰瘀阻絡型脂肪肝以重度為主。與健康對照組比較, 痰濕內阻型與痰瘀阻絡型脂肪肝患者肝右葉最大斜徑逐漸增大, 門靜脈內徑逐漸增寬, 門靜脈峰值流速及肝靜脈峰值流速逐漸減低。結論 不同中醫(yī)證型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超聲聲像圖表現(xiàn)及血流動力學參數具有差異, 利用超聲檢查可以為非酒精性脂肪肝中醫(yī)辨證論治提供客觀化的依據。
彩色多普勒超聲;非酒精性脂肪肝;辨證分型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確的損肝因素所致的, 以彌漫性肝細胞大泡性脂肪變性為主要特征的臨床病理綜合征。正常肝臟含脂肪約5%, 當肝內脂肪含量大量增加、肝細胞內出現(xiàn)大量脂肪顆粒時, 稱為脂肪肝[1]。經治療后, 脂肪肝可逆轉恢復正常。目前臨床上使用中醫(yī)辨證治療脂肪肝具有很好的療效, 但量化方法尚需進一步研究。本研究對10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彩色多普勒超聲表現(xiàn)及血流動力學參數與健康對照組進行對比分析, 以探討不同證型的非酒精性脂肪肝與脂肪肝程度的關系。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本院門診及住院患者中的10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男73例,女27例, 年齡28~67歲, 平均年齡(55.23±6.77)歲。同時選取30例健康者作為健康對照組。同時排除各型肝炎、腦卒中、冠心病等。
1.2 儀器與檢查方法 采用GE公司生產的Logiq9 和Voluson E6 彩色超聲診斷儀, 探頭頻率2~4 MHz。患者采取仰臥位或右前斜位, 多切面掃查肝臟, 分別記錄肝右葉最大斜徑、肝實質回聲、遠場回聲、肝內管道清晰度、肝靜脈及門靜脈血流參數。
1.3 中醫(yī)辨證分型標準 按照《中醫(yī)肝膽病學》的中醫(yī)辨證分型標準, 分為肝氣郁滯型、痰濕內阻型和痰瘀阻絡型[2]。肝氣郁滯型:癥見脅肋脹痛, 按之不適, 時有噯氣, 大便不暢,神疲乏力, 舌苔薄白, 脈弦細或濡。痰濕內阻型:癥見形體肥胖, 神疲肢倦, 惡心納呆, 脘脅脹悶不適, 大便軟而不爽,舌苔白膩, 脈弦滑。痰瘀阻絡型:病程較長, 癥見面色晦暗,脅肋刺痛, 或固定不移, 胸悶脹痞, 舌胖紫或瘀斑, 脈弦澀。
1.4 非酒精性脂肪肝超聲分度標準[3]輕度脂肪肝:即肝內回聲增強, 但能顯示肝內血管邊界及膈肌。中度脂肪肝:肝內回聲中等度增加, 肝內管道或膈肌顯示輕度減弱。重度脂肪肝:肝內回聲明顯增加, 肝內管道、膈肌或右葉后部分顯示很差或不能顯示。
2.1 不同程度脂肪肝與中醫(yī)證型的關系。見表1。
表1 不同程度脂肪肝與中醫(yī)證型的關系[n(%)]
2.2 不同中醫(yī)證型脂肪肝患者與健康對照組肝右葉最大斜徑的比較:痰濕內阻型、痰瘀阻絡型患者與健康對照組比較肝右葉最大斜徑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中醫(yī)證型脂肪肝患者與健康對照組肝右葉最大斜徑比較( x-±s, cm)
2.3 不同中醫(yī)證型脂肪肝患者與健康對照組門靜脈內徑、門靜脈峰值流速及肝右靜脈峰值流速的比較:痰濕內阻型、痰瘀阻絡型患者與健康對照組比較門靜脈內徑、門靜脈峰值流速、肝右靜脈峰值流速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中醫(yī)證型脂肪肝患者與健康對照組門靜脈內徑、門靜脈峰值流速及肝右靜脈峰值流速比較( x-±s)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確的損肝因素所致的, 以彌漫性肝細胞大泡性脂肪變性為主要特征的臨床病理綜合征[4]。近年來, 隨著人們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的改變,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不斷升高并趨低齡化。雖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自然發(fā)展結局一般為良性, 經治療后可逆轉恢復正常, 但也會導致肝纖維化、肝硬化等嚴重后果, 非酒精性脂肪肝已逐漸成為肝臟損害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隨著脂肪肝程度的加重, 肝纖維化各項指標檢測值越明顯[5], 因此應早期治療。
本研究顯示, 肝氣郁滯型在臨床上以輕度脂肪肝為主,占此型的59%, 痰濕內阻型在臨床上以中度脂肪肝為主, 占此型的47%, 痰瘀阻絡型在臨床上以重度脂肪肝為主, 占此型的50%。與健康對照組比較, 痰濕內阻型與痰瘀阻絡型脂肪肝患者肝右葉最大斜徑逐漸增大, 門靜脈內徑逐漸增寬, 門靜脈峰值流速及肝靜脈峰值流速逐漸減低, 組間比較各指標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隨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變的發(fā)展及病變程度的加重, 肝細胞內脂質沉積增多, 脂肪酸合成增多, 導致肝細胞腫脹變性壞死, 肝內纖維結締組織增加[6], 致使門靜脈壓力增高, 門靜脈及肝靜脈順應性降低, 血流速度減慢。
中醫(yī)藥辨證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療效顯著, 對于不同的證型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對于肝氣郁滯型脂肪肝以疏肝解郁為主, 對于痰濕內阻型脂肪肝以化痰利濕為主, 對于痰瘀阻絡型脂肪肝以理氣活血通絡為主。本研究顯示中醫(yī)辨證分型與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超聲聲像圖有一定的內在關系, 利用超聲檢查可以為非酒精性脂肪肝中醫(yī)辨證論治提供客觀化的依據, 從而指導臨床治療。
[1] 周永昌, 郭萬學.超聲醫(yī)學.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04: 895.
[2] 王伯祥.中醫(yī)肝膽病學.北京:中國醫(yī)學科技出版社, 1993:438.[3] 李治安.臨床超聲影像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3:924-925.
[4] 沈錫中, 劉厚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陳灝珠.實用內科學(上冊).第1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5:2007.
[5] 管軍, 蔣音.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和肝纖維化指標變化.肝臟, 2013, 18(5):321-322.
[6] 蔡建軍.脂肪肝肝纖維化指標與中醫(yī)證型的相關性研究.湖北中醫(yī)雜志, 2006, 28(12):23-2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7.039
2015-05-18]
100078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方醫(yī)院功能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