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雁蘋
今天是周五,下午的點心是糖包,我們將糖包分發(fā)到小朋友的手里后,隨著一聲:“大家請!”孩子們開始吃包子了。
可過了幾分鐘,我發(fā)現(xiàn)有一部分孩子拿著包子,愁眉苦臉的,一動也不動。我不禁走過去,彎下腰來問其中的一個孩子郭陳爍:“你怎么不吃呀?”他回答:“湯老師,我不愛吃糖包?!蔽遗み^頭問其他孩子:“你們也不愛吃嗎?”“是的!”他們異口同聲地回答。
“怎么辦呢?”我望著桶里圓圓的包子發(fā)愁。突然,我靈機一動:“你們看這包子像什么?”我拿起一個包子問小朋友,“像太陽!”“對了!老師現(xiàn)在變魔術(shù)咯,將太陽變成什么呢?”說完,我對著包子猛咬了一口,圓圓的包子缺了一個角。小朋友紛紛回答:“像月亮!”我趕緊用非常夸張的口吻說:“哇塞!我的‘太陽變‘月亮了!”“我也要變,我也要變!”孩子們大口地咬包子?!拔业奶前兂伞铝亮?。”“我的也變‘月亮了。”孩子們炫耀著自己手上的糖包。陳爍也舉起糖包:“湯老師,我的‘太陽也變‘月亮了?!薄罢嫫恋摹铝?!”我贊揚道。
孩子們的“月亮”越變越小,可是,陳爍等幾個小朋友們的“月亮”始終不變,我不由地想起了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校園的節(jié)日主題教育活動——中秋節(jié)里的故事《天狗吃月亮》。“湯老師的‘月亮,越來越小了,被‘狗吃了吧?”我想到10月8號的月全食:“前幾周,小朋友有沒有看到天上的月亮真的被‘狗吃了?”陳爍馬上站了起來:“是被天狗吃了。”“陳爍真聰明!”說完,他得意洋洋地又咬起了包子,這時王肖彤伸出雙手向我證明:“湯老師,我的‘月亮已經(jīng)被‘天狗吃完啦!”“真棒!”“我的‘月亮也被‘天狗吃完了?!彪S著此起彼伏的聲音,我看到了一張張笑盈盈的臉帶著滿足的表情。此時,陳爍的包子也吃完了。
通過這件事情,我看到了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有很多的傳統(tǒng)故事其實可以應(yīng)用到日常生活中,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今天的包子事件,如果在平常,我們只是枯燥地反復(fù):“孩子們吃快點,要上課了!”相信,孩子們的眉頭只會皺得更緊了。但是,我將吃包子化為“天狗吃月亮”,孩子們便胃口大開,吃得更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