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民霞 余守雅
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46例治療體會
趙民霞 余守雅
目的 探究臨床上對于特發(fā)性的血小板減少導致的紫癜的治療體會。方法 選取46例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為研究對象,給予患者止血、維生素C以及使用抗生素抗感染等治療方法。地塞米松給予1.5 mg/(kg·d),連續(xù)應用2周,然后改用強的松,給予患者1.5 mg/(kg·d),連續(xù)服用6周。同時配合注射丙種球蛋白,持續(xù)注射6 d,每次用量為0.5 mg/kg。觀察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情況。結果 46例患者中,29例患者康復,8例患者康復未完全,9例患者好轉,總有效率為100.00%。無不良反應發(fā)生。結論 采用藥物聯(lián)合療法治療特發(fā)性的血小板減少導致的紫癜,治療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治療體會
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是臨床上較常見的一種出血性疾病,又稱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主要表現為體內血小板含量驟減,皮下組織、內臟器官出血,骨髓細胞病變等。治療方法主要應用糖皮質激素、大劑量丙種球蛋白、免疫抑制劑、血小板輸注、脾切除等療法。本院主要采用藥物聯(lián)合療法,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共收治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46例,患者均滿足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診斷標準。其中男11例,女25例,小兒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年齡2~60歲,平均年齡(30.28±10.29)歲。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給予患者止血、維生素C、抗生素抗感染等治療。給予地塞米松1.5 mg/(kg·d),連續(xù)應用2周,以后改用強的松,1.5 mg/(kg·d),連續(xù)服用6周。配合注射丙種球蛋白,持續(xù)注射6 d,每次0.5 mg/kg。
1.2.2 診斷標準 ①有出血癥狀;②多次檢查;③凝血酶原時間(PT)減低脾不大或輕度大;④巨核細胞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礙;⑤具備以下任何一條:a.潑尼松治療有效;b.脾切除有效;c.AIgI(+);d.PAC3(+);e.血小板生存時間縮短。
1.3 療效評定標準[4]經過聯(lián)合的藥物治療,對患者的病癥以及康復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分為以下四個標準:其中患者的病癥完全消失,能夠恢復正常的生活,經檢查已完全正常,則為康復;患者的病癥幾乎完全消失,能夠正常生活,經檢查還有輕度病癥存在,則為康復未完全;患者的病癥有所好轉,但無法獨立的進行正常的生活,經檢查病癥仍未完全消失,則為好轉;患者的病癥沒有改善,依然無法進行正常生活,經檢查沒有任何改善,則為無效??傆行?(康復+康復未完全+好轉)/總例數×100%。
46例患者中,29例患者康復,8例患者康復未完全,9例患者好轉。見表1。無一例發(fā)生不良反應。
表1 46例患者治療結果(n,%)
3.1 ITP的發(fā)病機理 ITP主要因患者循環(huán)血液中存在針對血小板膜的抗體,免疫系統(tǒng)發(fā)生病變。兒童多發(fā)病快,成人發(fā)病緩慢,此病多發(fā)于更年期女性,發(fā)病前期均表現口鼻易出血、月經量多等癥狀,多較難確定發(fā)病時間。主要的臨特征為出血類的疾病,過幾十年的探索,目前認可的主要治療手段就是控制血小板數量。
3.2 ITP的中醫(yī)辨證 祖國醫(yī)學認為該病的發(fā)病機制主要為:由于外感邪毒、嗜辛辣、過多飲酒、勞倦過度以至于臟腑損傷,使得患者的陰陽失調;陰虛、迫血妄行;氣不攝血;瘀血,血行不暢所致。病位大多位于患者的血脈,同患者五臟密切相關。病理學性質有虛實之分,熱盛迫血為實,陰虛火旺,氣不攝血為虛,若病久不愈,導致瘀血阻滯,則表現為虛實夾雜。
3.3 應用人血丙種球蛋白治療的重要性 丙球的作用不僅可以調節(jié)免疫系統(tǒng),同時提高了血小板的活性。經過長期臨床驗證,丙球的治療作用明顯,見效迅速,對人體沒有傷害[3]。加上聯(lián)合其他藥物治療,使患者康復速度提高。
3.4 血小板輸注 因自身血小板抗體的存在,血小板輸注不是治療本病的主要手段,只有在血小板顯著減少(血小板數<2.0×109/L),如果大量出血,危及生命,可考慮輸注血小板,分幾次大劑量注射血小板輸注劑[4]。人工血小板輸注劑1.5~2 U/10 kg (450 ml全血制備為1 U);機采血小板首次可用2個治療劑量(1個治療劑量約含血小板數≥3.0×1011/L),隨后的劑量依首次輸注效果而定,血小板輸注一定要在嚴密監(jiān)控下進行。急性患者和慢性重癥患者采用大劑量免疫球蛋白輸注血小板含量明顯增高,總之,藥物聯(lián)合治療法有效提高了血小板含量,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使用[5]。
綜上所述,采用藥物聯(lián)合療法治療特發(fā)性的血小板減少導致的紫癜,治療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1] 張之南,沈悌.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第3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170-173.
[2] 賈維英,張紹梅.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60例臨床觀察.中國中醫(yī)藥咨訊,2010,2(10):252-253.
[3] 葉斯木汗·卡米夏提,徐瑞容.標準劑量和大劑量糖皮質激素對慢性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療效比較.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12):35-36.
[4] 田兆嵩.臨床輸血進展.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81.
[5] 張藍方,郝云良.CD4+ CD25+ 調節(jié)性 T 細胞和 Th17 細胞在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中的表達和意義.臨床醫(yī)學,2012,31(9):1-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9.132
2015-05-13]
467000 平頂山市中心血站(趙民霞);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余守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