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博
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大腸癌臨床對比分析
史 博
目的 比較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大腸癌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大腸癌患者100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者和對照組,每組50例。觀察組接受CO2氣腹腹腔鏡手術治療,對照組接受開腹手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根治效果、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切除腸管長度和淋巴結數(shù)目。結果 兩組手術均順利完成,無死亡病例,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術后排氣時間和下床活動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大腸癌術中出血量少,恢復快,整體療效優(yōu)于開腹手術,值得臨床推廣。
大腸癌;CO2氣腹腹腔鏡手術;開腹手術
大腸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fā)病率和致死率高,嚴重危脅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存質量,目前手術切除是臨床上治療該病的主要手段,同時也是最為直接有效的方法[1]。常規(guī)開腹手術是治療大腸癌的經(jīng)典術式,但有術中出血量多、患者恢復慢等不良反應。近年來,腹腔鏡大腸癌根治術的微創(chuàng)優(yōu)勢和臨床療效獲得了臨床醫(yī)生和患者的廣泛認可,應用日益廣泛。有文獻報道[2],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大腸癌與開腹手術相比效果更為明顯,且創(chuàng)傷小,療效令人滿意。本研究對比分析了兩種術式治療大腸癌的臨床效果,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jù),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大腸癌患者100例,均經(jīng)術前病理證實為惡性,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者和對照組,每組50例。其中觀察組有男27例,女23例,年齡36~82歲,平均年齡(69.17±7.58)歲;腫瘤分期系統(tǒng)(TNM)分期:Ⅰ期6例,Ⅱ期17例,Ⅲ期27例。對照組有男26例,女24例,年齡35~80歲,平均年齡(68.85±8.94)歲;TNM分期:Ⅰ期4例,Ⅱ期16例,Ⅲ期3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所有患者均做好術前及腸道準備,均行器官插管全身麻醉,體位取改良截石位,術中適時調整體位。觀察組接受CO2氣腹腹腔鏡手術治療,對照組接受開腹手術治療。
1.2.1 CO2氣腹腹腔鏡手術 建立CO2氣腹,于臍部作穿刺孔,放置trocar,之后放入腹腔鏡,明確腫瘤位置并作穿刺操作孔,通常采用4~5孔法,人工氣腹維持在10~13 mm Hg (1 mm Hg=0.133 kPa),于腫瘤近端結扎腸管,并結扎主要供支血管,采用超聲刀游離腸管。關閉氣腹,通過腹壁切口切除壞死部位,之后將切口縫合,再次建立氣腹,完成腸道重建。
1.2.2 開腹手術 于患側腹部作切口(15 cm),腹腔打開后結扎腸管,操作時動作宜輕柔。之后游離結扎腸管,行全直系膜切除術治療,之后進行腸道和消化道重建。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所有患者的根治效果、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切除腸管長度和淋巴結切除數(shù)目。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手術均順利完成,無死亡病例,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術后排氣時間和下床活動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
自1993年鄭民華[3]開展腹腔鏡大腸手術之后,該術式在我國的應用日益普遍,早期受手術難度大、器械缺乏和“學習曲線”[4]時間較長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腹腔鏡大腸癌手術所需時間明顯長于常規(guī)開腹手術,且出血量較多,部分患者甚至不得不中轉開腹[5]。近年來,隨著外科技術和手術微創(chuàng)理念的不斷發(fā)展,加之超聲刀、切割吻合器等各類器械開始應用于臨床,腹腔鏡大腸癌手術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其手術時間接近于開腹手術甚至更短,而術中出血量卻明顯減少,手術近期療效確切,已成為根治大腸癌的常用術式之一。
本研究結果顯示,分別接受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的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切除腸管長度和淋巴結數(shù)目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術后排氣時間和下床活動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腹腔鏡大腸癌手術作為微創(chuàng)手術既能獲得較好的根治效果,又具有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快等優(yōu)勢。
綜上所述,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大腸癌術中出血量少,恢復快,可明顯縮短住院時間,整體療效優(yōu)于開腹手術。但接受CO2氣腹腹腔鏡手術治療后患者腹腔內部通常會殘留CO2,患者應嚴格控制飲食,多食用水果、蔬菜等,避免食用豆類等產(chǎn)氣食物,以降低術后腹脹的發(fā)生率。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接受治療前還應開展詳細的實驗室及內鏡檢查,以保證治療效果。
[1] 孫偉,吳光謙,劉超.腹腔鏡與開腹大腸癌根治術后胰島素抵抗情況對比觀察.山東醫(yī)藥,2014,58(20):77-78.
[2] 秦海春,劉俊,杜廷義,等.大腸癌手術前后外周血CEA蛋白、CEA mRNA的變化及臨床意義.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3): 499-500.
[3] 鄭民華.我國腹腔鏡結直腸手術的現(xiàn)狀與評價.腹腔鏡外科雜志,2001,6(4):247.
[4] 曹廣,陶振洲,伍冀湘.腹腔鏡及開腹手術在大腸癌治療中的臨床應用及其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2012,33(1):59-62.
[5] 林繼升.腹腔鏡手術治療老年晚期大腸癌合并轉移患者臨床分析.海南醫(yī)學,2013,24(16):2436-2437.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9.050
2015-06-10]
117000 本溪鋼鐵(集團)公司總醫(yī)院腫瘤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