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邦
從一本七拼八湊的復印雜志開始,成為中國潮流領域的意見領袖,只用了8年時間。在這不斷變化的8年中,一個只有3個“小伙伴”的年輕公司,發(fā)展成為一家包括網絡商城、平面雜志、電子雜志以及新媒體等形態(tài)的復合型創(chuàng)意文化企業(yè),旗下的《YOHO!潮流志》、《YOHO!女生志》已成為國內最有影響力的潮流雜志,YOHO.CN社區(qū)成功吸引千萬注冊用戶,YOHO!有貨已成為國內最大的潮流品牌購物商城。如今,這個公司在北京、上海、廣州、香港和東京相繼成立辦事機構,成為南京本土文化創(chuàng)意企業(yè)“走出去”、走上國際化道路的典范。2013年,這家年輕的公司已成長為擁有400多名員工、年銷售達3億元的商業(yè)團隊。我們不說這是一個奇跡,但至少這是一個傳奇——一個信息時代里用創(chuàng)意引領潮流的傳奇。
這一傳奇的締造者叫梁超,是一個標準的“80后”。他身材高大,穿著簡約,即使初次見面,也會給人留下青春朝氣、真摯踏實的印象。
初創(chuàng)YOHO!傳奇
2002年,梁超22歲,走出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校門,同時開始了他人生的第一份職業(yè)——進入南京電視臺做房產節(jié)目的編導。梁超說,他從這份工作中受益匪淺,充分挖掘了自己對市場嗅覺的潛能,培養(yǎng)了他對于市場敏感而準確的判斷能力。當時,南京的房地產市場不溫不火,江寧地區(qū)的房產更因離主城較遠而少有人問津。梁超卻費盡口舌勸說家人以2000多元每平方米的價格在江寧買下一套房。當時幾乎所有親戚朋友都認為是件不靠譜的事,但接下來兩年的時間內,江寧房價瘋狂上漲。首次投資就為他帶來了豐厚的收益,也正是這第一桶金成為他日后創(chuàng)業(yè)的啟動資金。
作為一名成熟的電視編導,梁超在這個行業(yè)里也做得風生水起,但他覺得自己遇到了一個事業(yè)瓶頸——他喜歡自由自在、充滿創(chuàng)意與活力的工作方式,但這些元素在體制內是很難實現的。
他喜歡創(chuàng)意,“我是一個喜歡新鮮事物的人,每當遇到新鮮的東西時,我就會想:這個可以做出什么有趣的東西,未來要做的事情可以有什么結合的地方?!北本┕饩€傳媒的迅猛發(fā)展讓梁超意識到南京媒體雖在民生新聞上頗有特色,但在娛樂媒體上并沒有什么可圈可點之處。這個眼光敏銳的年輕人想做一本時尚娛樂雜志,他分析了一二線城市大受歡迎的雜志后,發(fā)現絕大多數都是針對年輕女性的,如《時尚》、《瑞麗》等。而香港地區(qū)以及日本歐美等地有許多針對年輕男性的時尚潮流雜志,非常風行,受眾面極廣。梁超說起他當時的想法:“時尚會持續(xù)一段時間,而潮流是一陣風,說來就來說走就走。我們的受眾群定位在18歲到28歲的年輕人群,核心層是大學生和剛畢業(yè)的學生,這個階層求新求變,充滿想法和行動力,是一個有待開發(fā)的巨大市場,我覺得需要有一個媒體來滿足這個年齡段。”
做出創(chuàng)辦一份雜志的決定后,梁超賣掉了在江寧投資的那套房子,用50多萬元賣房款作為啟動資金,拉上兩位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正式創(chuàng)辦了新力傳媒。
在短短幾個月時間內,借鑒香港及東京等地潮牌雜志,梁超和他的“小伙伴”做了第一本雜志——《YOHO!潮流志》。梁超笑著說,第一本雜志就像一本剪剪貼貼的復印小畫冊,現在回頭看當時的內容真是很稚嫩。梁超并不想把自己的雜志僅僅定位于DM(Direct Mail的縮寫,意為“快訊商品廣告”),他的夢想是在全國范圍內傳播最新的潮流理念。他們三人又化身為銷售員,在南京、上海、北京和成都進行鋪貨,并找到一家在業(yè)內頗有影響力的期刊發(fā)行商做代理發(fā)行。雜志鋪貨后,梁超心里并沒有底。一個月后,銷售信息反饋回來,雜志實銷率達80℅。在沒有任何推廣的情況下,取得如此好的銷售業(yè)績,代理《瑞麗》等大牌雜志發(fā)行的承銷商也大跌眼鏡,連說以前從未出現這種現象。
市場是無情的,也是有情的。它對足夠鐘情它的人、對有充分準備的人拋來繡球,梁超和他的“小伙伴”那時真謂意氣風發(fā)、豪情萬丈,誓將潮流進行到底。
《YOHO!潮流志》從創(chuàng)刊起,第一年就實現了盈虧平衡。
風投蜂擁而至
做雜志,特別做時尚潮流類的雜志是一件燒錢的事,沒有千萬級的投資是很難做成的。雜志創(chuàng)辦后不久,梁超的后續(xù)資金日益短缺,雜志面臨著難以為繼的困境。
新世紀以來,對新興創(chuàng)業(yè)的企業(yè)進行風險投資已成為業(yè)內常態(tài)。梁超決定引進風險投資。
但是,他這樣的一個小微企業(yè)——一本雜志能獲得風投的青睞嗎?梁超像應聘的大學畢業(yè)生一樣,拿著項目計劃書到一家家風投機構去“投簡歷”。一開始,基本上是無人問津,到后來,一輪輪的“面試”無情地攔住了他的去路。終于有一家風投機構準備投資了,在簽訂協(xié)議前,投資方問了梁超最后一個問題:“如果我們不投資,你的企業(yè)還能撐多久?”率真誠實的梁超想都沒想,就說:“最多一個月!”投資人聽完梁超的回答后,微微一笑,轉身離開了。第二天,梁超的電子信箱里出現了一封簡短的郵件:“我們不能投資給一個只能支撐一個月的項目!”
在如此窘迫的情況下,留給梁超的時間并不多,只有一個月。如果再找不到資金為雜志“輸血”,《YOHO!潮流志》隨時面臨“夭折”的危險。此時,一位業(yè)內的朋友提醒梁超,說北京有一個公開的新項目展示會,就是給風投人秀項目,可以去試試。
梁超沒有片刻猶豫,就去了“TMT&創(chuàng)新模式項目秀”。在眾多知名的風投人面前,梁超大膽而自信地展示了他對于潮流的理解,對于引領潮流的渴望、決心、恒心與用心,創(chuàng)業(yè)計劃呈現出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和創(chuàng)業(yè)銳氣,深深地折服了在場的大多數評委,最終梁超輕松摘取了此次選秀的狀元頭銜。
2006年10月,梁超獲得名噪一時的投資人王功權所在機構——鼎輝投資的第一筆風投。這筆資金投入并不大,但投資方的進入有效地拓展了《YOHO!潮流志》的發(fā)展視野。鼎輝投資不僅僅帶來資金,還建議YOHO!制定更符合市場發(fā)展規(guī)律的戰(zhàn)略規(guī)劃。2007年5月,鼎輝投資給YOHO!介紹了一個重慶的技術團隊,這個團隊幫YOHO!建立了潮流社區(qū)YOHO.CN,這是一個網站,更是一個交互平臺。YOHO!的發(fā)展進入了第二個時期:在做雜志時,信息是單向的傳播,《YOHO!潮流志》充當的只是把外界潮流信息傳達給讀者的角色;而網站信息是雙向的,公司可以把權威的潮流信息傳達給讀者,網友們也可以在社區(qū)分享自己對于潮流的認識與感受。通過分享,YOHO.CN就變成了一個潮流社區(qū)。
傳統(tǒng)雜志與互聯網結合的新型商業(yè)模式,雖然還沒有帶來可觀的收益,卻引起了德國著名的貝塔斯曼投資機構對他們的興趣。貝塔斯曼決定把他們在中國大陸地區(qū)的第一個風投拋給梁超和他的團隊。
隨著兩筆風投的進入,新力傳媒得到前所未有的迅疾發(fā)展?!禮OHO!潮流志》和YOHO.CN均日益成熟,YOHO!有貨的品牌美譽度和品牌價值也日益凸顯。
2010年,國際頂級風投機構——新加坡祥峰投資也看好《YOHO!潮流志》和YOHO.CN這種紙質媒體與互聯網、電子商務無縫對接的模式,投入了千萬美元的風險基金。這是梁超創(chuàng)辦《潮流志》以來的第三筆風投了。巨額資金給了梁超和他團隊“勇闖天涯”的勇氣和斗志。
2012年,YOHO!全盤聘請了香港某潮流雜志的人馬,迅速提升了采編能力,成功把觸角伸到香港,又在東京、紐約、巴黎這些潮流之都設立編輯部,讓《YOHO!潮流志》一步步走向國際化,成為引領潮流的傳播者。
多元化發(fā)展的YOHO!越來越有魅力,吸引了更多風投的目光。2013年,專注于亞太地區(qū)信息技術、媒體和電信產業(yè)的國際頂級投資機構——美國賽富投資基金認為在專業(yè)媒體、垂直電商結合方面有著巨大的商業(yè)機會,而YOHO!正是這樣一家他們心目中的“夢中情人”。這家曾投資了盛大網絡、完美時空、58同城網、橡果國際、神州數碼等項目的投資機構毫不猶豫地把千萬美元的風投資金投給了YOHO!。
在談及多次獲得千萬美元級的風投時,梁超還是那么優(yōu)雅從容,臉上絲毫看不出怎樣的興奮和激動。因為在他看來,獲得風投機構的青睞也意味著別人對自己的信任,資本對企業(yè)的信任,意味著企業(yè)家必須擔當相應的商業(yè)道德和社會責任。
引領潮流風尚
淘寶“雙十一”、樂峰桃花節(jié)、京東“618”、聚美“301”、當當“遇見雙十一”……最近幾年,電商創(chuàng)造了眼花繚亂的購物節(jié)日,促銷手段五花八門,但卻只有一個主題——低價。在各大電商爭搶“全網最低價”的“桂冠”時,梁超卻依舊淡定,他認為低價促銷只能給電商帶來短期效益,由于電商價格透明,只要產品線重疊,就必須面臨同質化競爭對手的“死磕”。只有走差異化,鎖定潮流人群,為他們尋找符合內心訴求的“品牌理念和款式風格”,YOHO!有貨才能勇立“潮”頭。
梁超的“YOHO!有貨”作為分眾電商依然“專注潮流新品”,堅決拒絕價格戰(zhàn),而是把新品的更新率提高到極致,為黏合度極高的用戶群體與潮流品牌提供獨特的平臺價值。
2013年7月27日,在上海舉行的一場新品預售會上,YOHO!首次嘗試全流程B2C預售模式,消費者無須現金交易和購物袋,只需通過智能手機APP客戶端,即可在活動現場輕松掃描購物PASS卡,完成新品預購。屆時,其公司的潮流買手將根據現場實時公布的銷售數據,同步完成下一季全國市場貨品采購的預測及訂單下數,不僅搶占供應鏈主動權,更將“新品”的概念做到極致。
梁超是一位穩(wěn)健而睿智的決策者,他心思縝密而又大膽果敢。采用B2C營銷模式,梁超在電商發(fā)展中又大膽地朝前走了一步。目前,電商扎堆,常常運用“唯品會模式”進行銷售,雖可緩解一時的庫存壓力,但無法避免品牌價值折損的長期傷害。“YOHO!有貨”的B2C模式與其恰恰相反,只售當季新品,并在90天全部售罄。
梁超這種成功的B2C營銷模式還得歸功于潮流社區(qū)的成功運營。2007年開始上線運營的潮流社區(qū)YOHO.CN為“YOHO!有貨”成為出類拔萃的潮流分眾電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創(chuàng)建屬于自己的STYLEBOOK!SHOW出你的潮態(tài)度!”
打開潮流社區(qū)YOHO.CN,這是一句響亮的宣傳口號。梁超和他的團隊努力把YOHO.CN變成一個國內潮流人群的網絡棲息地:如果你是網購達人,買了件時尚的衣服,可以做模特拍照上傳;如果你是戶外運動愛好者,“小伙伴們”可以在這里切磋技藝、交流心得……只要你認為潮流的事情,都可以在這里分享自己對潮流的認識;只要你夠潮,就大膽地秀出你自己。
網友們只需要分享潮流,每條分享的訊息,不僅網友們在看,網站編輯也有一雙雪亮的眼睛:每一個在社區(qū)分享潮流的網友都會被網站編輯“記錄在案”。網友們評選的最潮流的,編輯們公認的最潮流范兒的網友,都會被評為“潮流意見領袖”,每個意見領袖都會成為社區(qū)明星,影響小氣候;而網站會不定期發(fā)布“YOHO!話題”,和眾潮流范兒一起探討何為潮流……
經過六年發(fā)展,潮流社區(qū)已經從雜志的衍生品——網絡延伸空間變成獨當一面的大型信息交互平臺。如今,有上千個最潮流的“社員”被評為了潮流意見領袖,累計分享了數十萬張潮流圖片??雌饋恚恳粡垐D片,每一個“社員”,并不起眼,每個潮流意見領袖都只是小氣候。但是數以萬計的潮流客,數以千計的潮流意見領袖,數以百萬的潮流圖片匯聚在一起,就成了一股洪流——成為一股真正引領時代發(fā)展的時尚潮流。
這個結構最直接的商業(yè)效果終于漸漸凸顯出來。當潮流社區(qū)YOHO.CN迅速成為國內影響最大的潮流社區(qū)后,巨大的網站流量就到創(chuàng)造價值的時候了。
當YOHO.CN上的潮流資訊和潮人自拍影響力越來越大后,就有時尚品牌找上門來,希望能合作,希望把社區(qū)那些潮流自拍照的下面鏈接到具體的商品上,對商品起到導購促銷作用。
梁超看準時機,因勢利導正式推出電子商務網站“YOHO!有貨”。梁超和他的公司也從單一的紙質媒體變成“媒體+電商”的綜合運行模式。這樣,那些在潮流社區(qū)分享潮流的潮人們搖身一變,變成了“YOHO!有貨”的消費者。而每一個“YOHO!有貨”的消費者,通過社區(qū)發(fā)布自拍,和網友們做進一步分享后,又成了導購師。他們不僅能在電商平臺獲得優(yōu)惠,而且他的自拍照還能鏈接到具體的商品,引導其他人購買商品后,導購師也能得到分成。
2012年5月,耐克體育(中國)有限公司將其運動生活系列和極限運動系列兩條產品線授權給“YOHO!有貨”的B2C電商網站。這是耐克在官方網店之外唯一授權的電子商務渠道,而那些大牌電商,如京東、蘇寧、亞馬遜,都只能“羨慕嫉妒恨”了。其實,不僅僅是耐克,LACOSTE、55DSL……已經有超過300家品牌入駐“YOHO!有貨”,2014年,將有450家品牌入駐。
正是憑借“內容+電子商務平臺”的獨特模式,通過媒體屬性和電商屬性的共生,在分享潮流和販銷潮流中自由轉換,2012年,“YOHO!有貨”銷售額已接近2億,2013年預計會超過3億,預計到2015年到達10億。短短8年時間,梁超實現了引領中國潮流的夢想。
現在拿出iPhone或者裝有安卓系統(tǒng)的手機,點擊登錄www.yohobuy.com網站,僅需十幾秒鐘就能訂購網站上的一件潮流服飾。在一個4000平方米開放式的辦公總部內,梁超為筆者展示了YOHO!針對iPad、iPhone、Android等移動終端平臺開發(fā)的第二代電子雜志和互動系統(tǒng),除了讓來自全世界的受眾可以隨時下載閱讀YOHO!的刊物外,還將各種信息與電子商務系統(tǒng)進行了關聯,可以方便地看,方便地購買,并方便地分享給所有人。
梁超的潮流帝國沒有停歇的時候,他對筆者說,在未來,YOHO!也將繼續(xù)創(chuàng)新,嘗試電子商務與線下實體店的結合,并學習國外的經驗,舉辦全國頂級的潮流時尚發(fā)布會,真正引領中國潮流產業(yè)的發(fā)展。
梁超每朝前走一步,都面臨著市場的挑戰(zhàn),他喜歡這種挑戰(zhàn)。正如他所言——年輕是一種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意味著迎接挑戰(zhàn),意味著對未知世界充滿好奇和興趣。
在結束采訪的時候,筆者問了梁超一個問題:“作為日益國際化的公司,是否準備把YOHO!總部搬到上海、北京、香港這樣的國際大都市?”
梁超笑了笑,說,以前真想過,但現在公司扎根南京已無異議。一方面南京豐富的城市文化底蘊賦予他們團隊創(chuàng)新的原動力,更為重要的是,近年來,南京市政府大力支持內地原創(chuàng)文化和創(chuàng)意產業(yè),支持有知識產權的文化產品,出臺了很多舉措,這讓梁超感到了可能在北上廣都無法獲得的關心與政策扶持。將新力傳媒打造成為南京、江蘇乃至全國的創(chuàng)新文化企業(yè)代表,將YOHO!打造成為年輕人最喜愛和最值得信賴的傳媒服務品牌,這是梁超矢志不渝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