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賀
科學(xué)課上,在學(xué)習(xí)了《光的直線傳播》一課后,老師帶著我們用兩個長方體紙盒做了一個小孔成像照相機,但是效果很差,白天看到的成像很不清晰。有一天晚上,我在黑暗的臥室里拿著這個小孔成像照相機對著明亮的客廳看,卻意外地發(fā)現(xiàn)成像效果非常好。這是為什么呢?
第二天我把這一發(fā)現(xiàn)告訴老師,老師告訴我小孔成像的清晰與否會受到周圍的光線影響,成像的物體越明亮,成像屏周圍的光線越暗,成像效果越好。怎么樣才能使小孔成像照相機成像效果最好呢?既然晚上在黑暗的臥室看明亮客廳效果最好,如果做一個“暗室”(觀察室),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同桌把做好的小孔成像儀里面的小長方體倒著插進了外面的長方體內(nèi),我一下子豁然開朗了:里面的小長方體倒著放,不就是一個“暗室”嗎?
于是,我將大長方體紙盒一端去底,另一端底部中心剪一個正方形開口,并用錫箔紙封住正方形的開口,再用針在錫箔紙中心位置扎一個小孔。把小長方形紙盒的一端去底,用塑膠帶將毛玻璃固定在底口上做成光屏,將另一端開一個方便眼睛觀察的小孔。最后,將小長方體帶毛玻璃的一端插進大長方體內(nèi),調(diào)整小長方體在大長方體內(nèi)的位置,便可以清晰看到成像。
經(jīng)過反復(fù)實驗,我制作的帶“暗室”的小孔成像演示儀成像效果果然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