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嫻
今天,我隨爸爸去花鳥市場玩,見到了一種像海綿一樣質量很輕,且布滿了密密麻麻、不規(guī)則小洞的石頭,有的還能清晰地看到上面的樹葉化石。爸爸挑選了幾塊這樣的石頭,又買了一些植物及花盆,神秘兮兮地跟我說,這些東西可以做成環(huán)保、節(jié)能還能美化環(huán)境的“天然加濕器”——吸水石盆景。
這幾塊不起眼的石頭能起到加濕器的作用?我有點納悶。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真是假,實驗見分曉。晚上8點,我把吸水石盆景的花盆和家用加濕器儲水桶中加滿清水,并把吸水石盆景和家用加濕器分別放在我和爸爸媽媽的臥室里(各約 14平米)。
第二天一早,我一起床便迫不及待地去觀察兩個加濕器有什么不同。家用加濕器容量為1.25升的儲水壺里的水還剩1/4左右,而吸水石盆景容量同樣為1.25升的花盆里的水只蒸發(fā)了一點點。為了清楚知道兩者具體消耗了多少水,我找來容量為300毫升的空飲料瓶,分別給兩個加濕器補水,結果吸水石盆景只加了1瓶就滿了,而家用加濕器補了3瓶。我又看了下溫濕度表指數(shù),我的房間(放吸水石盆景)溫度為24℃、濕度為52%;爸媽的房間(放家用加濕器)溫度為25℃、濕度為59%。
如果不用加濕器,溫濕度有什么變化嗎?我又繼續(xù)做起了實驗,從早上8點開始到晚上8點結束。我發(fā)現(xiàn)放吸水石盆景的房間溫濕度變化不大,溫度為25℃、濕度50%;沒開家用加濕器的房間溫度為25℃左右,濕度降到43%。
通過對比觀察,我發(fā)現(xiàn)家用加濕器在通電工作的情況下,對濕度的調控要比吸水石盆景效果要好一些,但消耗的水比吸水石盆景多,觀賞性不如吸水石盆景好,凈化空氣的連續(xù)性不如吸水石盆景好,而且價格也比吸水石盆景高。
吸水石之所以能吸水,是因為吸水石整體為微粒狀毛孔樣的毛細組織。天然洞穴很多,有的互相穿透通氣,正是這些密密麻麻的小氣孔起到了類似加濕器的作用。根據(jù)毛細現(xiàn)象原理,水會頃刻間被吸到頂部,當自身吸滿水后,上下又無干燥的介質,會緩慢地蒸發(fā),調節(jié)室內的濕度及溫度,改善空氣的質量,令室內的空氣更清新,這樣就起到了吸水、透氣、凈化空氣的作用,同時又可以美化家庭環(huán)境。
編輯點評:
通過客觀的實驗對比,小作者發(fā)現(xiàn)吸水石盆景的加濕功能不遜于家用加濕器,而且節(jié)能環(huán)保。其實,大自然就是這么神奇、有趣,能賜予我們很多意想不到的神奇之物!當然,這需要我們有一雙慧眼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