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根據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qū)和東津新區(qū)農村地區(qū)小學英語教學現狀的調查情況,總結并分析了本市農村地區(qū)小學英語教學中出現的主要問題。根據當地教育實際情況,針對學校領導、教師、學生等不同角色,分別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研究成果在趣味英語教學實驗活動中通過了檢驗。
【關鍵詞】農村 " "英語教學現狀 " "教師 " "創(chuàng)新性教育方式
一、引言
為適應當今社會經濟發(fā)展的要求,教育部決定,“從2001年秋季開始,在全國大中小城市和縣城小學開設英語課程。次年秋季鄉(xiāng)鎮(zhèn)所在地中心小學逐步開設英語課程。一般以小學三年級為小學英語課程的起始開設年級(教育部,2001)。極大地促進了我國廣大農村地區(qū)小學基礎教育的發(fā)展?!比欢r村地區(qū)小學受多方面條件的制約,英語教育存在著很大的漏洞。本文借鑒了國內眾多農村英語教育優(yōu)秀研究成果,并對襄陽市農村地區(qū)小學英語教育的調研活動成果進行了分析總結,針對出現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希望能為改善農村地區(qū)小學英語教學現狀提供依據和參考。
二、研究方式與途徑
(一)查閱文獻。查閱相關政府文件及了解相關政府政策。學習有關我國其他農村地區(qū)小學英語教學狀況的優(yōu)秀論文,著作等。(二)問卷調查。本次調研范圍主要集中于襄陽市襄州區(qū)和東津新區(qū)所轄的農村地區(qū)。本次問卷調查分為三個群體即小學英語教師、學生和家長。(三)課堂體驗。本次調研已取得襄陽市不同地區(qū)的六所小學的調研許可,可直接進入英語課堂,觀察分析英語課堂的教學狀況并分析總結存在的問題。(四)采訪英語教師及學生。與老師學生及時交流,深入了解農村小學英語教育狀況。(五)綜合分析調查結果。整理調查結果,分析、歸納和總結存在的問題。
三、襄陽市農村地區(qū)小學英語教育現狀
(一)學校管理者對英語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
小學管理者對英語教學的重視程度低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英語課安排的課時少,且間隔時間長。主要以語文、數學為主。2.幾乎沒有為英語安排自習時間,如早自習一般都用來讀語文,英語的學習時間主要集中在英語課堂。3.安排的英語代課老師一般同時帶幾個年級的英語課,教師課業(yè)負擔重,教學效果不樂觀。4.對學生在英語知識和能力的提升方面要求低,導致部分學生連最基本的26個英語字母都認不全,更不用說口語對話和簡單閱讀能力了。5.為小學英語教師安排的參加課程培訓的機會少,教學方式得不到有效更新。
(二)英語教師的師資力量薄弱,教學方式陳舊
襄陽市農村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緩慢,對人才的吸引力相對較弱,嚴重影響了其農村地區(qū)小學英語教師的數量和質量的提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招不到好的英語教師,留不住優(yōu)秀英語教師。農村地區(qū)小學英語教師的工資待遇及生活環(huán)境較城區(qū)有相當大的差距,很多有較高英語水平的人在尋求工作時,大多首先考慮各方面條件較好的主城區(qū)。要想招到好的英語教師就比較困難。另一方面,有些英語教師是通過國家的支教考試進入學校,大多是為了暫緩其就業(yè)壓力,一旦謀求到更好的工作,便立即離開現有工作崗位等,嚴重削弱了師資力量。2.小學英語教師的綜合素質低且呈現老齡化趨勢。有不少小學的英語課程是由當地初中已快退休的英語老師擔任。這一部分英語教師雖然教學經驗豐富但學歷普遍較低,教學理論、教學知識、教學理念和方式老化。另外,教師年齡與學生年齡之間的巨大差距導致師生之間易產生代溝,學生易產生畏懼和抵觸心理,而老師又不能很好地理解學生,大大影響了學習英語的熱情。3.小學英語教師的教學方法老化。一般學習一個新單元,首先是教單詞,接著是講課文,教師先讀,學生跟讀,然后翻譯,隨便提一點語法,做課堂作業(yè),少有有趣的課堂活動。不少老師在教學中一些簡單指令如“l(fā)ook at the blackboard”則用方言講出來,教師不注重學生口語練習,啞巴英語的現象普遍存在。
(三)教學資源嚴重匱乏
教學資源包含內容廣泛,以下主要從教輔用書和教學設備兩個方面加以說明:
1.缺乏教輔用書,教師主要憑借單一的教科書展開教學,易造成教學目標不明確,知識重點不突出,教學方法不科學,從而使教學效率低,教學效果差。2.教學設備嚴重匱乏。調研時發(fā)現,學校的教學設備極其簡陋,掛圖、卡片、幻燈片、教具、模具等都嚴重缺失,甚至連播放聽力的錄音機都沒有,一般是老師直接讀材料,學生跟讀或直接選答案。
(四)知識能力考查方式單一,考查內容陳舊
對學生知識能力的考查主要采取傳統(tǒng)試卷考查的形式,導致學生產生高分等于高能力的思想,就忽視了學生實際運用能力與課堂活動表現,無疑助長了啞巴英語現象的蔓延。
(五)班級規(guī)模偏大
近些年來,襄陽市農村地區(qū)人口流動大,人口密度分布不均,促進小學之間的合并,地區(qū)學校數量減少而單位學校學生數量激增,總體上教師人數減少,導致單位教師帶授課的學生數量增加,大規(guī)模班級教學由此產生。班級規(guī)模大,學生的學習進度差異大,老師無法統(tǒng)一教學步伐;課堂紀律難以調配;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被限制等等因素必然導致教學質量的降低,部分學生對英語產生抵觸心理,導致英語學習效果的兩極化。
(六)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逐漸降低
根據調查結果看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逐漸降低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知識越來越深入,導致學習的難度上升;另一方面,英語對學生的吸引力降低。學生學習的熱情受到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教學方法陳舊、缺乏精彩教學活動以及教學設備缺乏等因素影響降低了學生學習興趣。
(七)學生學習方法不當
在對課堂教學進行參觀學習的過程中發(fā)現,很多學生會把有的單詞旁標上漢語拼音或同音漢字,以便讀記。音標學習不到位,對學生日后口語及聽力有很大危害;大部分學生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對課文的理解力不足,在運用時生搬硬套。
(八)家長對孩子們的英語學習幫助少
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學習中定會遇到一些問題,鑒于農村地區(qū)小學英語教師短缺,教師無法及時地解決每個孩子的問題,孩子父母的文化程度一般較低,初中高中文憑居多,且有不少父母外出務工,無法給予孩子學習上的幫助,影響了英語教學效果。
(九)缺乏正規(guī)的英語教育培訓機構
受經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好的英語培訓機構,如新東方,在距離農村較遠的城區(qū),且收費高,使得農村地區(qū)學生不得不轉向當地的英語培訓機構。據調查,襄陽市農村地區(qū)英語培訓一般屬于短期培訓,時間主要集中在七月初至八月中旬,培訓時間為期一個月至一個半月,聘請的教師主要為襄陽市在校大學生,專業(yè)一般不受限制。英語教師經驗不足,應變能力差,英語教學方式陳舊,水平參差不齊,學生英語水平仍然得不到提高。
四、創(chuàng)新性教育方式的探索研究
(一)制訂詳細的考核方案,加大對英語教師的考核力度
對教師的考核應是多角度,綜合性地進行考察,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 從學生的整體水平及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入手。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掌握以及其對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和學生對英語教師的評價往往能看出一個教師的教學水平。這種考核方式有利于促進教師綜合素質的提升,促進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也能增進師生間的友好關系。2. 從教師對學科的研究投入力度入手。從聆聽其他優(yōu)秀教師的講課記錄,對自身教學方式改進之后的實際運用情況,對自己學科領域的學術研究等方面綜合考察。
(二)合理安排課時
小學英語教學普遍存在著“課時少,間隔時間長”的現象,這違背了人體的記憶規(guī)律。為了保證教學效果,學校應保證學生每天都有接觸英語的時間,應適量增加課時和安排早晚自習等。
(三)優(yōu)化小學英語教師的引進渠道,從源頭上把握教師的數量和質量
“首先,加大與師范院校的合作,嘗試與師范院校簽訂定向培養(yǎng)協(xié)議;其次,加大對優(yōu)秀大學畢業(yè)生的招聘力度。”這樣既有利于保證農村地區(qū)教師數量的穩(wěn)定,又可以提供大量專業(yè)型人才,保證教師質量。
(四)多方入手,提升教師的專業(yè)水平
1.加強同校教師之間的交流,相互交流教學經驗,聽取優(yōu)秀英語教師的課堂教學,發(fā)揮優(yōu)秀教師的示范表率作用,有利于構建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2.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有效組織班級活動,使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能更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增強學生學習動力,提高教學效率。3.推進城鄉(xiāng)教師之間的互助教學活動。城區(qū)小學的師資力量普遍優(yōu)于農村,通過交流學習,可以引進城區(qū)小學優(yōu)秀的教學方法、課堂管理方法及先進的教學理念。4.對教師進行在崗培訓,參加相關函授課程、聽取專家講座等,都有利于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
(五)提高教師待遇
要想留住教師,提高教師的待遇至關重要。完善教師福利制度,提高教師的工資待遇,為教師提供優(yōu)厚的住房政策,減輕教師的生活壓力,“在職稱評定等方面,制定和完善向農村教師傾斜的優(yōu)惠政策,落實績效工資”。
(六)構建相對完備的教學資源
建立一套相對完善的教學資源體系對提高教學質量有巨大的促進作用。為教師配備完整的教輔用書;有效利用現代化的教育技術,如為學生建設多媒體教室,配備基本的教學器材如圖片、模具、放音機等,能有效激發(fā)教師教學動力和學生學習的興趣。
(七)進行和諧班集體建設,成立學習興趣小組
和諧班集體益于構建良好的班風,培養(yǎng)濃郁的學習氛圍,開展相應的班級活動,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增強師生間的互信,同時由于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不同,教師不能及時地幫每個學生解決問題,因此成立學習興趣小組有利于學生間的交流,也可緩解教師的教學壓力。
(八)開展有意義的英語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
開展日常英語口語表達競賽,觀察身邊出現的英語運用現象,并做一定的記錄;舉行單詞拼寫大賽,簡易英語童話故事的話劇表演,教師推薦相關英語少兒節(jié)目或相關電影等,都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五、結語
我國是個農業(yè)大國,農村人口約占我國總人口的80%,發(fā)現并及早解決農村地區(qū)小學教育出現的問題能在整體上推動我國教育事業(yè)向前發(fā)展。通過對此次調研結果的分析總結,農村地區(qū)的教育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師資力量的薄弱,教學資源的匱乏等嚴重阻礙了農村英語教育的發(fā)展,針對現狀提出的建議,希望為襄陽市農村地區(qū)英語教育條件的改善提供參考意見,為襄陽市英語教育的發(fā)展貢獻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William Littlewood .外語與第二語言學習[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欒慧.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現狀、問題及其對策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3]教育部.教育部有關積極推進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指導意見[J].中小學外語教育,2001(5).
[4]魯宗干.小學英語教師手冊[M].廣東教育出版社,2001.
[5]唐明賢,駱小平.西部地區(qū)農村小學英語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和建議[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3(2).
[6] 張惠玲.農村師資需政府統(tǒng)籌[N].中國教育報,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