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應用綜合護理模式對接受婦科手術治療的高齡患者在圍術期內實施護理的效果進行研究。方法 選擇在我院就診的接受婦科手術治療的高齡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共計抽取74例,在將其按照護理方法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后,每組37例。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方式為常規(guī)手術護理模式,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方式為綜合護理模式。結果 觀察組患者住院治療總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對婦科手術治療期間的護理服務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結論 應用綜合護理模式對接受婦科手術治療的高齡患者在圍術期內實施護理的效果非常明顯。
關鍵詞:綜合護理;婦科手術;高齡
婦科高齡患者由于年紀普遍偏大,身體的各主要器官的生理功能都已經明顯衰退,且機體的免疫功能的退化速度也呈現不斷增快的狀態(tài),大多數患者也由于年紀相對較大,會同時伴隨出現很多的基礎疾病,因此該類患者手術的危險性會明顯增加,手術過程中的各類并發(fā)癥較為常見。研究中以對應用綜合護理模式對接受婦科手術治療的高齡患者在圍術期內實施護理的效果進行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均選自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所收治的采取臨床婦科手術治療的高齡患者,共計74例,再分成兩組后每組37例。對照組患者發(fā)病至接受手術治療時間1~13 d,平均發(fā)病時間(4.7±0.5)d;患者年齡64~88歲,平均年齡(70.3±1.1)歲;已產患者35例,未產患者2例;已婚患者34例,未婚患者3例;觀察組患者發(fā)病至接受手術治療時間1~12 d,平均發(fā)病時間(4.8±0.4)d;患者年齡62~89歲,平均年齡(70.4±1.2)歲;已產患者36例,未產患者1例;已婚患者35例,未婚患者2例。兩組患者差異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可以進行比較分析。
1.2方法 對照組研究對象接受常規(guī)手術護理模式,觀察組研究對象則是接受綜合護理模式,主要措施包括如下。
1.2.1術前:①術前評估:術前進行風險評價,根據結果制定護理計劃。②清潔與消毒:,術前3d開始每天對患者會陰部進行沖洗清潔,需經過陰道手術患者可行中藥洗液坐浴。③飲食:術前3 d開始控制飲食,避免產氣食物的攝入,手術前1 d可以進食半流質的無渣食物,手術的當晚低壓灌腸。術前需要對患者剃毛,注意動作輕柔,留置導尿管要保證無菌操作。④保持良好睡眠,避免刺激,檢測血壓;心臟功能較差者要監(jiān)測心率、脈搏等情況;糖尿病患者控制飲食并監(jiān)測血尿糖水平;貧血者需及時輸血,使血紅蛋白水平維持穩(wěn)定;呼吸道疾病者進行呼吸功能鍛煉,增強肺部功能。⑤術前1d對患者進行耳穴埋豆。⑥根據每位患者的不同性格,采用針對性措施對其實施心理干預,使其保持良好心態(tài)。
1.2.2術后 ①監(jiān)測生命指征指標,觀察面色、意識等。②積極對癥處理各種感染類并發(fā)癥;③術后保持平臥,持續(xù)時間在6 h,等待各項生命體征指標恢復正常并保持未定之后可以改為半臥位,根據廣大患者的實際恢復情況,術后48 h可以床下活動[1]。
1.3滿意度評價方法 在手術出院的前1 d以不記名打分形式,對婦科高齡患者對手術護理服務滿意度情況進行調查,100分為滿分。<60分為不滿意,>80分為滿意,60~80分為基本滿意[2]。
1.4觀察指標 研究中選取的觀察指標包括患者住院總時間、手術治療期間的護理服務滿意度等。
1.5數據處理方法 計量資料用(x±s)形式表示,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實施χ2檢驗。統(tǒng)計學分析采取SPSS 18.0軟件進行,P<0.05視為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婦科手術治療期間的護理服務滿意度,見表1。
2.2住院治療總時間 對照組患者共住院治療(10.39±2.54)d,觀察組患者共住院治療(7.11±1.04)d,組間差異顯著(P<0.05)。
3討論
高齡婦科手術患者的各項器官的生理功能都已經處于逐步衰退的發(fā)展狀態(tài),廣大患者對手術治療的承受能力非常有限,手術的麻醉和操作過程中存在的潛在危險性相對較大,這就使高齡婦科手術治療患者的臨床護理服務工作的難度也隨之加大,在手術操作開始之前應該積極的做好手術治療的風險情況評估,可使手術過程中出現的不良狀況明顯減少,在最大程度上保證手術安全,在確保治療效果的同時縮短住院治療的時間,使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顯著提高[3]。
參考文獻:
[1]黃秀華.婦科高齡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0):33.
[2]章睿芳.高齡婦科患者圍術期護理體會[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2,6(10):78.
[3]董金芬.高齡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10(8):108-1.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