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聯(lián)合收割機結構復雜,作業(yè)強度大、時間短,所以要想使其在麥收期間始終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tài),我們就要對其進行正確的調整及保養(yǎng)。下面從筆者多年的工作經驗的視角,簡單的介紹一下小麥收割機的主要調整部位及方法。
一、撥禾輪的調整
1、當作物處于直立狀態(tài)時,撥禾輪的探齒應垂直,撥禾輪前后位置應調到距護刃器梁垂直線250—300毫米處,高低位置一般以彈齒軸撥在作物2/3高度為宜。
2、當作物倒伏時,應適當降低機組的前進速度;撥禾輪應放置至最低,彈齒傾角應向后偏轉,正確選擇機組的收割方向,機組前進方向應與作物倒伏方向相反(稱為逆割),或與倒伏作物成45°左右的夾角(稱為側割);如果順倒伏方向收割撥禾輪應盡可能靠前,逆倒伏方向收割則應靠近護刃器。適當將撥禾輪向前、向下調整,以保證順利撥禾,正常切割。
3、如果遇到高桿大密度作物,撥禾輪的彈齒應略向前偏轉,位置應向前調整,高低位置一般以彈齒軸撥在作物2/3高度為宜。
4、當作物稀疏時,低矮作物的操作對割臺和撥禾輪進行適當調整和改裝,割臺高度調整應保持割茬不高于15cm而割刀又不吃土,如果割茬過低、割刀吃土會加速割刀磨損、崩齒和損壞,將撥禾輪向下、向后進行適當調整,以便正常收割;增加機組前進速度,保證正常的脫粒喂入量;順播種行方向進行收獲作業(yè),可以減少因前進速度增加引起的機組強烈振動,同時也可減少收割損失。彈齒傾角應向后偏轉,同時撥禾輪盡可能后移接近喂入攪龍,并調低高度盡可能靠近護刃器。
二、割刀重合度調整
當動刀片處于兩端極限位置時,刀片中心線應與護刃器中心線重合,其偏差不大于5毫米,其調整方法是將擺環(huán)箱的擺臂處于相應的極限位置,通過調整刀頭和彈片之間的位置來保證重合度。
三、喂入攪龍的有關調整
喂入攪龍葉片與割臺底板之間的間隙一般為15—20毫米,伸縮齒與割臺底板的間隙一般為10—15毫米。
四、傾斜輸送器鏈耙張緊度調整
鏈耙耙齒與過橋底板之間的間隙為10毫米,通過松緊調節(jié)螺栓上的螺母來調節(jié)鏈耙的張緊度。衡量鏈耙張緊度可以用手將鏈耙中部上提,其提起高度為20—35毫米為宜,調整好的鏈耙必須保證左右高低一致,兩根鏈條張緊度一致,同時要檢查被動軸是否浮動自如。
五、軸流滾筒柵格凹板出口間隙的調整
軸流滾筒柵格凹板出口間隙可調整為5、10、15、20毫米四檔。調節(jié)時松開調節(jié)手柄固定螺栓,然后將手柄長孔對準所需間隙對應螺孔,并用螺栓緊固。向前轉間隙調小,向后轉間隙調大。調整完后軸流滾筒應轉動自如,凹板左右間隙應保持一致,其偏差不能大于1.5毫米。
六、主離合皮帶張緊度調整
當主離合器結合時,張緊輪對三聯(lián)帶的垂直壓力約為5.8公斤,此時調整彈簧壓縮后的長度為37毫米,并且托圈應與聯(lián)組帶間有7—10毫米徑向間隙,托板與聯(lián)組帶間有10—15毫米間隙。
七、上下篩的調整原則
上篩:分前段篩和后段篩,前篩開度應略小于后篩,如果上篩前段開度過大,會明顯增加糧箱籽粒含雜率,在糧箱籽粒含雜率不高于2%的前提下,開度應盡量調大,可控制在1/3—2/3開度之間。
下篩:同樣也分前段和尾篩,下篩前段開度應較上篩后段而小些而尾篩則應盡可能的開大。但如果雜草太多,則應適當將尾篩開度關小,以免堵塞復脫器。
八、風扇的調整
可以通過調節(jié)調風板以改變進氣口開度,調節(jié)進氣風量。也可以在動輪與定輪之間增加和減少墊片來改變風扇轉速,已達到調節(jié)風量的目的。
九、復脫器的調整
在作業(yè)過程中如果駕駛員聽到復脫器齒墊間發(fā)出滑轉的異常聲音時,應立即停車檢查,清理干凈拋扔筒內的堵塞后才能工作。如發(fā)現(xiàn)糧箱中籽粒破碎,有可能是復脫器能力過強,此時應適當去掉靠前的兩個搓板或全部去掉。
十、剎車制動系統(tǒng)的有關調整
首先應經常檢查儲油杯中剎車油油面是否達到80%容積。并使制動踏板有10—15毫米自由行程。如發(fā)生制動無力除缺油外還可能管路內有氣,此時應打開放氣螺栓,用腳反復踩踏制動踏板,排出氣體直到腳踏感到較費力為止,裝好放氣螺栓,并重新補充制動液。如果制動間隙過大時,調節(jié)制動分泵調節(jié)螺栓及制動器總成螺栓,使制動夾盤的自由間隙保持在0.5—1毫米。
(作者單位:150400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賓縣農機管理總站)